太令人惋惜了,南开博士年仅32岁,进入高校工作两年患癌去世

wq布丁姐姐 2025-02-16 09:19:41

人生百态皆是故事,大家好,我是布丁,很高兴你能来看我!

寒门学子想要改换门庭就要拼劲全力读书,32岁女教师石召君,出身贫寒,学习刻苦,艰难的条件下,读了南开的博士,进入了中国计量大学,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

这本来是寒门子弟逆袭的励志故事,没想到她的一生如此短暂,人生的篇章才刚刚翻开,疾病便吞噬了她所有。

石昭君,1993年出生于山西翼城县张桥村,在她年仅12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在大同铁厂“炉底烧穿”事故中双双遇难,她成了一个孤儿,父母的离世,让原本清贫的家庭瞬间崩塌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接过了抚养孙女的重任,全家仅靠每个月300块钱的低保金和爷爷捡废品的微博收入维持生计,连上初中时,校服都是班主任偷偷垫钱买的,早餐通常是馒头配咸菜。

祖孙三人挤在老旧砖瓦房里,冬天烧煤炭取暖,夏天屋顶漏雨,用塑料布遮挡。爷爷为了给她凑学费,冬天的凌晨摸黑去县城卖红薯,冻僵的双手把皱巴巴的零钱塞给她时,只说:“娃好好读书。”

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总是早早懂事的,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她每天放学后去地里摘菜喂鸡,深夜才能写作业。村里人都说这丫头从来不在人前哭,只是有一次见她蹲在麦垛后抹眼泪,手里攥着写了一半的数学卷子。

失去父母的孩子,有泪偷偷抹,有苦藏心里,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一本新华字典被她珍藏,书页上,父亲歪歪扭扭写下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她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对学习的执念,都在灯光下的倔强身影中。

她是努力的,也是有天赋的,初中数学老师发现她擅长数学后,每周免费给她补课,高中校长特批免去她的住宿费,伸出来的温暖之手,给了她生命中的微火光。

是什么赋予她这样的能量?父母死去以后,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要替爸妈活出两个人的精彩。

决心让它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从乡镇中学考入最好的县重点高中,再到山西大同最好的本科。

像一颗被石头压住的种子,倔强的朝着阳光生长的地方,绽放着自己美丽的花朵。

考上大学的她,一路狂奔,接着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从首场主会听不懂老师的专题课,躲进厕所里痛哭,后用三个月恶补完成【量子场论】英文原版,笔记被复印成实验室的样本,后又硕博连读,

她有一股倔劲,是个科研疯魔,为了完成课题,找到数据,连续72个小时驻守低温实验室,靠葡萄糖水维持体力。她将获得的奖学金分成三份,一份给爷爷治关节炎,一份资助老家留守儿童,最后一份买了台二手示波器(她说比羽绒服保暖)。

2022年,她以十分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南开大学物理学博士的学位,毕业以后,顺利的入职中国计量大学,成了一名年轻教师。

原以为会一路繁花,前途一片光明,她确实是很优秀,可是她选择了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高校的青年教师,收入并不宽裕,每月到手工资6.7千块钱元,还有严重的考核压力,三年内需要完成两项国家级课题加五篇一区论文,她没有海外留背景,申请科研资金未通过,为了攒够考核要求的论文,确诊肺癌前三个月,她同时推进了三个课题。

确诊肺癌时正面临着非升即走的中期考核。那病历本背面还列着没有完成项目的截止日期,护士看到移植骨髓和修改论文返稿并列在日程表上。

病危前一周仍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口述修改意见,去世前三天,她留下了一份遗书,末尾写道,若有人愿继续探索,请把数据捎给我一份,天堂应该不用peer review(同行评审)。

这姑娘活的太苦了,好不容易走出一条光明大道,老天爷咋就这么不开眼呢?

寒门学子家境一般,读博士要慎重,原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学术体系的科研压力,双重的焦虑,身体或许扛不住。

如果凭石昭君博士的聪明才智,读一个好专业硕士就业的话,做科研的认真态度,在工作上肯定是游刃有余的,经济条件也会更好些,心情轻松或许就不容易患病了。没有健康,什么都是白搭。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