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林觉民的遗书被抢,土匪看完泪流满面,将所抢物品如数奉还

大黑影局 2023-12-13 06:05:0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日,林性奎正在赶路,却没有想到,路边突然冲出土匪,抢走了他所有的东西,其中还包括他携带的两封绝笔书。

林家将这两封绝笔书视为传家宝。眼看着土匪翻出绝笔书,一旁的林性奎急得痛哭不止,“这是林觉民烈士的遗书!还请您高抬贵手!”

听到此话,土匪立即保存好手中的信,并且对着林性奎连连道歉。

那么,林觉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林觉民的两篇绝笔书是否被毁?

思想先进 林觉民走向革命道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林觉民这个人。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侯的一户富有人家。幼年时他被过继给叔父林孝颖,并深受养父母一家的喜爱。他机智聪明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

在他13岁那年,父亲林孝颖便送他去参加童生考试,希望他考取功名能够出人头地。

但林觉民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主见,他对科举考试并不看好,于是便在卷子上挥笔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而后潇洒离去。

一时间,林觉民的这种行为被街坊邻居所知,私下里他们都议论纷纷,但作为父亲的林孝颖却并没有责骂林觉民,反而觉得自己没有更好地了解到林觉民的需求。

是啊,那时的科举制度已走向末路,林觉民的反抗何尝不可?

之后,林孝颖不再继续停留在私塾中,而是去了更加广阔、思想更为新颖的学校,林觉民也因此得到了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

在这里,林觉民感到自己从科举考试的禁锢中脱离出来,灵魂得到真正的自由,这里也给他学习自由民主革命思想的机会。

在这期间,性格开朗的他和同学们关系都很亲近,随后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联合起来,成立学生联合会。

因为林觉民有着过人的领导才能,所以同学们很乐意以他为首。但学生联合会因倡导的理念与官方不符,导致相关成员遭到官方的搜捕。

眼看学生联合会办不成,林觉民和同学们又成立了新的“汉语独立会”。

在独立会中,林觉民主要的任务就是号召新军参与革命。这时期的林觉民,思想受到了冲刷,革命热血迅速点燃。

在这个时候,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做主为林觉民定下一门亲事。

人们都说包办婚姻下全都是压迫和无奈,毕竟很多革命青年十分反感父母为自己的终身大事敲锤定音,就算最后不得不屈从,也很难过上幸福的婚后生活。

但林觉民却并没有这样想,自小就对父亲充满了尊敬和信任的他,相信父亲的选择,他料定父亲一定会为他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果不其然,洞房花烛夜时,他和新婚妻子第一次相见,目光交错之际,他怦然心动。

两人交谈过后,林觉民更是觉得妻子的看法和自己竟如此相似,心内更是生出相见恨晚之意。

婚后,林觉民并没有过上平静的生活,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月,他留下一封信后就急匆匆地离开。

父亲担心他遇险,于是前去寻找,但一无所获。

三天后,林觉民才突然出现,因为害怕家人担心,所以他并没有告诉家人,他的离去其实是参加革命活动去了。

结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当讲起革命事业时,妻子更是十分理解和支持。

在这之后,林觉民创办女校,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等进步思想,不仅妇女思想解放,妻子便带着堂妹等人一同入学,成了第一届毕业生。

林觉民夫妇婚后第二年,两人便有了孩子林依新。后来,林觉民自费前往日本留学,来到日本后不久,他便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他四处奔走,一心只为唤醒国人,看清现实。

在林觉民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加入到同盟会之中。

眼下,正值乱世,清政府在赔付巨额赔款的同时,在国内开始了疯狂的掠夺,百姓对此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展开会议,决定在广州起义。

那么,在这个时候,林觉民是怎么做的?他又因何殒命呢?

英勇就义 两封绝笔书写尽嘱托

这事还得从这场起义说起。

1911年4月的一个夜晚,林觉民秘密回国,来到家中和家人团聚。

当父亲问及缘由,他也只是以学校放假这一理由让家人安心。临走时,他知道自己此行定是凶多吉少,所以他选择不告而别。

这时,林觉民的妻子隐隐感觉到了什么,但她不想给丈夫造成麻烦,所以她带着担忧,默默地忍受着。

在这之后,他暗中制造大量炸药,随后便准备起义。谁知就在一切已就绪时,革命党中却出了叛徒。

于是,起义之事泄露,很多人也因此被捕。

在这危机时刻,他们只能选择将原本的计划提前。在这之前,他辗转难眠。最后写下两封诀别书。

4月27日,起义如约进行,但人们赶到目的地时,却发现这里早已经人去楼空,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撤退。

却没想到此时正好与巡防营相遇,一番激烈地对战之后,林觉民不幸受伤被捕。面对酷刑逼问,他一点也没有透露出任何消息。

在面对两广总督的审问时。他从容不迫,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而他那坚定的立场和独到的眼光都让在场的人都钦佩不已,也让他们意识到此人不除,必为大患。

于是,他们便决定“斩草除根”。在执行死刑之时,林觉民镇定自若,笑着接受了自己的结局,此时的他,只有24岁。死后,他和其他人的尸体一道被扔到乱坟岗。

不久,这事被一个革命党人所知,他心内不忍林觉民等人受此待遇,于是他募集钱款,这才他和其他71人一同安葬在黄花岗,他们也因此被人们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起义失败后,林觉民的岳父率先得知这一消息,随后便派人将林家人安排到乡下避难。

此时,林觉民的妻子还不知道林觉民已经牺牲的消息,怀有身孕的她拿着丈夫的衣物,焦急地等待着。不久后,她终于等来了丈夫的消息——一封夹在门缝中的信。

打开信,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随后她便得知林觉民牺牲的消息。

她泪流满面,只愿和丈夫一同离去。但在父母的哀求下,她才放弃这个念头。

不仅如此,林家还将林觉民哥哥的女儿过继给林觉民的妻子,为的就是希望林觉民的妻子能够活下去。

不久后,因为悲痛过度,林觉民的妻子早产,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林觉民的父亲为他取名:林仲新。

林觉民的牺牲给林家人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至此一家人都失去了依靠。

虽然有小生命降生,但却并没有为林觉民的妻子带来希望,没有多久,她就带着对丈夫的思念郁郁而终。

后来,林觉民的长子林依新不幸夭折,次子林仲新便跟着祖父母一同生活。

在林觉民的妻子去世前,她将林觉民的诀别信交给林觉民的父亲林孝颖保存,随后林孝颖便将其存在一个铁匣子里。

看到这里,相信有人会问了,既然林觉民的诀别信已经被家人妥善保管起来了,又为何会落入强盗手中呢?

突遭不测 土匪泪流满面求原谅

原来,在林仲新在成年后不久,家中的长辈便将两封绝笔书交给了林仲新。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但他对父亲充满了敬佩,因此他也将这两封信视为珍宝。

林仲新在福州读到中学,随后又来到上海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南京,和父亲的旧交林森一同做事。

林森在民国担任要职,加之与林觉民关系匪浅,因此他在工作上不少帮助林仲新。

后来,国民政府西迁,为了防止遗书丢失,林仲新便委托堂弟林性奎将其带至福州保存。可是谁能想到,在路上,林性奎竟遇到了土匪。

这群土匪不由分说,夺过林性奎手里的铁匣子便砸,引得林性奎痛哭失声,在一旁连连哀求,“这里面是林觉民烈士的遗书,是我家的传家宝,求您高抬贵手,还给我吧!”

土匪头子只听说林觉民的名字,但对他并不是特别了解。

听到林性奎的话,他这才打开信,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

信读到最后,土匪头子已经泪流不止,最后他双手抱拳,连连鞠躬作揖,并把抢夺来的东西一并还了回去,还亲自将林性奎送到安全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19年,林森就在孙中山的授意下,亲自主持黄花岗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和公祭活动,后来还写书立传,让黄花岗烈士的事迹被后人所知。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想要将林觉民的两封绝笔书送到南京博物馆保存,但被林仲新拒绝。

在新中国成立后,林仲新将其中一篇绝笔书《与妻书》送至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现在,距离林觉民牺牲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他的家乡福州在经历了列强的蹂躏以后得到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的城市,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面貌迎接着世人。

而人们在感受福州的繁荣的同时。也不忘林觉民的事迹,他们在感受福州魅力之时。也将铭记林觉民的故事,将他的故事告诉给更多人听。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觉民牺牲十多年后,他的两封绝笔书才为人所知。

其中那封《与妻书》感情真挚,有着无尽的爱恋和理想,也写出了他为国甘愿赴死的决心,至今仍让无数读者为之落泪,而他那无私的抉择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人,也是很多人前进的动力。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我们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

不过我们更应该牢记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珍藏起来,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追求自由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脚踏实地,努力进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北温带的猫编辑:夜雨声烦“司右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大黑影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