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颁布了一项旨在禁止强制劳动的重要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任何未遵循五天八小时工作制生产的商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即便这些加班是劳动者自愿进行的也不例外。这一禁令覆盖全球所有企业及其产品,只要产品供应链的任何一环涉及强迫劳动,该商品即会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
以电动车为例,一辆电动车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若其中任一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强迫劳动,哪怕是上游供应链,整辆电动车都将在欧盟市场上被清除。欧盟法案深刻认识到,强迫劳动和过度加班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平衡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何种情况会被认定为强迫劳动呢?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第29号公约第二条的定义,强迫劳动是指任何人因受到任何形式的惩罚威胁而被强迫从事的非自愿工作或服务。尽管这一定义看似简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涉及复杂情况。例如,虽然很少有人愿意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加班,但若拒绝加班则面临奖金或绩效扣除,甚至被解雇的风险,这是否构成威胁手段便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欧盟此法案的出台,旨在明确表达对强迫劳动零容忍的态度,保护全球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公平、健康和可持续的工作环境。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该法案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对强迫劳动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为劳动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尊严的工作环境。
归根结底,强迫劳动的界定权掌握在欧盟手中,一旦欧盟认定某企业存在强迫劳动,那么这一判定便成为定论。我们深知强迫加班的危害,然而,在现实中,能够真正做到不强迫加班的企业又有几个?近年来,众多国家的出生率持续下滑,东亚三国尤为显著。长时间的加班使得人们精力耗尽,无暇顾及婚姻与家庭,更别提养育子女了。然而,在这内卷盛行的时代,又有几人能够超脱世俗,独善其身呢?
此次,欧盟祭出了杀手锏,旨在助力全球劳动者摆脱困境。这份法案的威力不容小觑,对国内众多制造商产生了深远影响。欧盟市场这块大蛋糕,自然不会被轻易放弃。于是,一些制造商开始寻求对策,他们担心的是,企业会否采取“两班倒”的策略,即同一个地点、同一条产线,早上一个班次,下午再换另一个班次,生产的产品却是两家公司的产品。
面对欧盟的严格法规,国内制造商既需遵守,又需寻找出路。如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