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孙殿英带兵进入清东陵,以演习为名掘墓盗宝,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清东陵盗墓”案,消息传遍全国后,各地报纸纷纷揭露这个事情,当时, 已经迁出皇宫,退位多年的清廷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获悉这个消息后,悲愤不已,当即将清朝的遗老遗臣召集到天津开会,商讨对策,并联名向国民政府发出通电,要求严惩掘孙殿英,重修陵墓。
在向国民政府发出通电,严惩“盗墓贼”后, 内心忿忿不平的溥仪在天津的住所内搭起了灵棚,供上了慈禧的神牌,朝夕祭拜。
在做完了这一切后,溥仪决定亲自派人去做东陵盗案的善后工作,为此他请出了晚清宗室大臣载泽,请他来去做东陵盗案善后工作,晚清宗室大臣载泽接受重托后,便带着匠役、兵丁数十人,赶到了清东陵,将慈禧的遗体重新入殓,安葬,并将盗洞口重新堵住,封号,完成了溥仪的嘱托。
我们如果回顾历史,便会发现当时的晚清宗室大臣载泽已是年过六旬的老者了,身体状况,并不太好,那么为何溥仪不派别人去,而是让年过六旬的载泽前去处理,善后,这其中又有何缘由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回顾历史,来解析这背后的原因。
载泽是晚清立宪派的重要人物,与端方、铁良、恩铭、良弼四人并称为“晚清五虎”,他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六世孙,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世孙,妥妥的清廷皇室血统。
孩童时代的载泽聪慧,活泼,喜爱读书,深得光绪帝的生父奕譞的宠爱,在奕譞的恩宠之下,载泽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奕譞的亲王府邸,还获得了进入尚书房读书的机会和资格。
1889年,20岁的载泽出任备引大臣,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载泽年轻,有活力,做事又比较认真,他为官后不久,便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和信赖,不仅被慈禧太后晋封为镇国公,还在慈禧太后的做媒之下,迎娶了慈禧太后的侄女叶赫那拉氏为妻。
这门亲事,使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越发的器重和信任载泽,在慈禧太后的提携和培养之下,载泽先后担任过清廷要职,后续又被慈禧太后派往守护东陵,承担起了守护皇家陵寝的重任。
载泽在守护清东陵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就令他备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重视和信任。
1905年,清廷派遣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在加上载泽五人出国考察政治,当时的载泽还未满40岁,是五位出洋大臣中最年轻的一位,清廷派遣还未满40岁的载泽出国考察,这就说明清廷对于载泽十分重视,给予着重望,希望他通过这次出访考察,能够开拓眼界,在清廷后续的改革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载泽与其他四位出国考察大臣先后出访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出访考察期间,载泽不仅全方位的了解合国的警察制度、教育体制等,还参访了各国的工矿企业,使得载泽开了眼界,涨了见识,意识到了大清朝与这些国家无论在工业,或者是其它领域,差距很大。
载泽与四位出访考察大臣结束出访返归国内后,他便与这四位大臣一同,将此次出访考察之旅的心得以密折的形式上奏清廷。
1907年,载泽得到重用,出任度支部尚书,载泽到任之后,便大刀阔斧地主导清廷的财政改革,他亲自督办盐政,统一币制,确定银本位制,并大力推动清政府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但是,载泽大力推动的这些财政改革之举,终究没有实现,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载泽和清廷的皇族内阁成员们试图挽救即将覆灭的大清王朝,但终究是无力回天,清王朝就此覆灭,清廷末代皇帝溥仪也是宣布就此退位。
大清王朝覆灭后,载泽没有了任何官职,回到住所,闲居了起来,后来曾试图与退位之后的清廷末代皇帝溥仪密谋复辟,到最终还是失败了,便一直隐居在家,不在过问政事。
1928年7月,民国军军阀人物孙殿英率兵掘盗了慈禧墓,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溥仪获悉这个事情,十分痛心,一方面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孙殿英,一方面从前清的遗老遗臣中调选一个人前往清东陵做善后的处理事宜。
溥仪在挑选了一番后,选中了当时已经60岁的前清宗室大臣载泽,决定派遣他去往清东陵做善后处理的工作。
而溥仪之所以选中载泽前去处理这个善后事宜,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是皇室血脉,前清的宗室大臣,在慈禧太后生前,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倚重,因此派他前去,他一定会念及慈禧太后曾经的恩宠,在这件事情上尽心尽力。
第二个原因,载泽曾做过清东陵的守护工作,对于清东陵的情况较为熟悉,派他前去,善后工作必定能够很好的开展。
第三个原因,溥仪在离开京师后,他与作为前清宗室大臣的载泽私下里都有所联系,二人私交深密,溥仪极为尊重和信任载泽。
因此,于以上三个原因,溥仪就派遣载泽前往清东陵做善后处理工作,而载泽也不负溥仪的重托和信任,将将慈禧太后的遗体重新收殓和安葬,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妥善处理完毕后,载泽一直居住在家中,国民政府曾晚请他出来做官,到他选择了拒绝,晚年时期的他深居简出,不经商,不从政,不问世事,在1930年6月5日,病逝于住所内,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终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