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少醒
纯粹拿后视镜观察当前的宏观微观指标,的确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支撑我们去作一个不悲观的判断。但如果把视野放更长远,我们依然相信积极的因素终将发挥作用。
二、刘自强
华宝动力组合在二季度下跌15.23%,原因重仓AI。切换到汽车整车、零部件、机器人、新能源等方向。
三、过均
大选年的选举压力和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降息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下半年预计美联储可能利用劳工市场的短期走软而降息,但二次通胀风险可能因此而抬升。
如特朗普在今年大选中获胜,他的政治和经济主张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胀和财政赤字。24 年美国财年预计赤字将达1.9万亿美元,较二月份预测上升 27%。在选举之年,两党控制开支和削减债务的意愿都不强。
本季度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央行都开启降息,超半数G7国家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瑞士甚至已经连续两次降息,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但因此带来的美元指数走强又给非美货币带来贬值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触及年内低点。但如果下半年美联储也开启降息之旅,尽管可能是短期的,在二次通胀再度起来之前,美元强势可能会告一段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的出口链继续成为年内的亮点。
根据海外经验,地产调整基本上需要3-5年时间,现在讨论转向还为时过早。规范手工补息本质也是一种变相的降息。
短端利率将成为央行主要操作政策利率。在负债端成为债市主要驱动力因素之时,可使央行操作更直接影响市场,体现央行意志。
债市资产荒意味着债市核心逻辑转向负债端。在基建大都完成的后工业时代,无论是城投平台还是企业资本支出需求较以往大大减缓,对应的就是高息资产供应的下降, 也是这两年债市负债端行情驱动的关键。
以前地产企业和城投平台融资行为多为顺周期,经济周期性明显;而现在只有中央政府有能力加杠杆情况下,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意愿成为关键因素,而其逆周期调节方式使得传统周期分析框架有效性和社融指导意义下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有着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杠杆率,但无大力度刺激意愿,所以社会缺少加杠杆主体,也是资本市场追求确定性的主因。
结构转型期往往带来的是成长类资产的下跌和红利类债券资产的上涨。随着避险资产不断上涨,风险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便宜”是我们看好某类资产最好的理由。投资是“反人性”的,任何一种投资策略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旦所有逻辑全都自洽,意味着距离拐点也不远了。
展望三季度,逆周期调控使得经济下行可能有底,悲观预期可能在相关会议召开之后有所扭转,制度改革红利相比大规模刺激更符合中国经济当前现状。利率债收益率重回底部,但进一步下行空间依旧有限;随着相关政策效力的过去,信用债极致的估值使得其受突发因素冲击的能力减弱,需要防范相关政策风险。权益市场可能企稳,成长风格可能跑赢;经历大幅调整的部分偏债型品种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四、魏东
魏东升职,常务副总经理(代总经理)。
市场在5月上冲之后大幅回落,不少个股重新回到2月的低点。从成交来看,市场情绪仍然较为低迷,最关键的是市场明显缺乏新的外围资金介入。
场内虽然不断有不同的板块崛起,但一是趋势性和持续性不强,二是基本都是从其他板块流出的资金。
市场最担心的仍然是经济是否能够逐步走出低谷。现在最大的风险点仍然是地产,从近期的行业数据看,虽然部分城市成交略有回升,但整体新增投资和新房销售都在继续大幅下滑。从整个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来看,仅进出口表现较强,其他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刺激。
五、吕慧建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调“固本培元”,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出台提升经济增速的政策可能性不大,经济修复靠内生动能驱动。所以,总体上,中国经济仍将处在经济增速相对减缓、企业盈利增速相对较弱的状态。
中国经济当前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内需。从数据看,新房销量从高峰下降幅度超过了50%,已经处在较低区间,即使销量没有回升,对GDP增长的负面影响也将减缓。所以,我们预计下半年价格数据(CPI、PPI)将改善,最晚2025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也将会有所改善。
从历史经验看,在弱市市场环境中防御性资产具有超额收益,我们无法预判这种市场风格延续时间多长,所以从保持投资风格稳定出发,我们不会把防御风格资产作为重要策略方向。
六、王栩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依然是内需偏弱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五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 27.9%,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 41.6%。
房地产行业的下滑何时能够止住、内需何时能够恢复比较强劲的增长,这是困扰投资者的重大问题。
名义基准利率无法大幅度下调,实际利率偏高,这是抑制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季度A股市场所处的环境相对不利,投资者风险偏好处于低水平,在风格 上更偏好短期的确定回报而非长期的不确定成长。低估值、高分红且受宏观经济影响小的资产仍然是大部分投资者的优先选择,仅少数投资主题比较活跃,例如人工智能、出海。
七、邹新进
国内各项经济刺激政策在5月开始加码,但当前市场信心仍显得不足,也许这反映了一种心理:由于对一般政策措施的“审美疲劳”,从而对政策的预期效果产生怀疑,在没有看到确切的经济数据好转之前依然保持悲观。
八、欧阳凯
经济中的亮点在于出口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带动,其背后的支撑因素较为多元,包括企业出海、产能重构、半导体周 期、消费品补库等,但价格水平仍然偏弱、体现出以价换量的特征。经济中疲弱的部分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高库存状态下地产链条收缩的惯性,导致房企债务、房价与消费信心、施工投资、土地财政等多个环节面临压力,二是随着前期部分中游行业的投资形成产能投放,产能过剩与价格低迷的格局延续。
4 月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层面对地产库存压力、制造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关注度上升,但力度和效果上仍有待进一步加码。
九、徐荔蓉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过渡期间,市场化力量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投资者对在高质量增长背景下两种力量的博弈仍然疑虑重重,在股票市场上成长类公司逐步走低的估值就充分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
更加均衡和高质量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虽然各方力量如何寻找到均衡水平仍然需要时间和耐心,进展也会比较曲折,但逐步转变为消费主导的中国经济已经具备巨大的韧性和弹性,市场过度悲观后回归均值将仍然是 股票市场的主题。
十、何秀红
债券市场呈现资产荒的走势,除了基本面比较配合之外:地产和财政板块收缩带来的融资需求疲弱,产能过剩压力下制造业信用扩张放缓;政府债供给节奏偏慢;存贷款利率下调,手工补息取消导致资金脱媒阶段性放大市场配置需求。
风险提示:
股票和基金都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号主要是梳理一些知识点,以及自己投基之路上的感悟,看做个人笔记就好,公开主要是方便自己查询,也希望对他人产生那么一些帮助,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提的基金、股票也不作任何推荐。
另外,文章观点也只代表写文时的想法,可能对,也可能错,未来还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