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癌症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命中注定?很多人都听过“癌症基因”这个词,甚至有人觉得,得不得癌,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

确实,某些癌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比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卵巢癌,家族中有人患病,后代的风险就会升高。但这是否意味着“逃不掉”?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
人类的基因就像一本写满密码的书,决定了我们的基础健康状况。癌症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基因突变,而有些突变是可以遗传的。乳腺癌相关的BRCA1、BRCA2基因,结直肠癌的MLH1、MSH2基因等,这些基因如果发生异常,的确会让后代的患癌风险大大增加。
但基因并不是“死刑判决书”,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真正决定我们会不会患癌的,还有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等后天因素。

乳腺癌是最典型的遗传性癌症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安吉丽娜·朱莉因为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选择了切除乳腺来降低风险。这种突变会让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40%-80%,甚至还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母亲在40岁时得了乳腺癌,女儿在30多岁时也查出了类似的病变。
遗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即使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人,如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 少吃高脂肪食物、坚持运动、避免长期熬夜,也能大幅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如果家族中有人在50岁前就得了结直肠癌,或者近亲中有多个肠癌患者,那就需要特别警惕。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与 MLH1、MSH2、APC等基因突变 有关,尤其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综合症(FAP),它会导致肠道长出大量息肉,最终可能癌变。
但并不是说有这些基因就一定会得癌。很多患者本来有遗传风险,但因为 定期做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息肉,最终避免了癌变的发生。饮食上,减少红肉、加工肉类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能帮助降低肠癌风险。

胃癌的遗传性相对较强,尤其是 CDH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弥漫型胃癌。很多时候,这种突变的人家族中,会出现多位胃癌患者。胃癌的发生不仅仅是基因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是关键因素。
在临床上,常见这样的情况:家族中多人得了胃癌,年轻一代查出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不进行根除治疗,胃癌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胃癌,建议 早期筛查幽门螺杆菌,适时进行根除,定期胃镜检查。

肝癌的家族聚集性很常见,但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单纯的基因遗传,而是 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家族传播。如果父母有肝炎,孩子出生时可能已经感染了病毒,而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大大增加肝癌风险。
肝癌是最容易通过 疫苗和健康管理 预防的癌症之一。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而即使已经感染了病毒,通过 定期检查肝功能、B超、AFP指标,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幅降低癌变几率。

胰腺癌是出了名的“隐匿杀手”,很多人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而家族性胰腺癌的风险更是普通人的 9倍以上。BRCA2、PALB2等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
胰腺癌的发生也与 长期高脂饮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 有关。即使有家族史,控制血糖、减少高脂高糖饮食、避免长期饮酒吸烟,都能有效降低风险。
卵巢癌:与乳腺癌密切相关
卵巢癌的遗传性和乳腺癌类似,BRCA1、BRCA2突变都会增加风险。很多乳腺癌患者,也容易出现卵巢癌的情况。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B超和CA125检查 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甚至可以考虑 预防性手术,降低风险。
既然有遗传风险,如何“改命”?基因不能改变,但生活方式可以调整。以下几点建议,能帮助高风险人群降低癌症风险:
定期体检:针对家族史,选择合适的筛查手段,比如乳腺癌查钼靶、肠癌做肠镜、胃癌做胃镜等。
饮食健康:减少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加工肉类,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能不碰就不碰。
控制体重:肥胖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尤其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也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增加癌症风险。
结语癌症的确有遗传风险,但并不是“逃不掉的宿命”。基因只是提供了“可能性”,真正决定我们健康的,还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家族中有癌症史的人,更要注重筛查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癌症防治报告》. 2023年版.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23年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2卷.
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 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