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4年7月,湘军正式进入了南京城,晚清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作为最大的功臣,曾国藩的封赏仅仅只是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而不是咸丰帝那时许下的“进入江宁者,可封王”。而曾国藩终其一生,都没有被封王。
作为一名汉人出身的进士,曾国藩的仕途还算顺利,虽然考了三次会试,但是最后中进士时,仅仅才二十八岁,也算得上是幸运儿。而且最后的殿试,曾国藩位列一等第二名,排名也是十分靠前的。在北京十年时间,就做到了二品官员,十年十个等级。
太平天国爆发后,曾国藩因为丧母回乡,腐朽的清政府军,并不能阻挡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不得已只能责任地方官员,可以自己边练军队,曾国藩由此创立湘军,并在十年后,以20万湘军的兵力,进入南京城,太平天国的“都城”被攻破,几乎波及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开始停止。而清政府并没有兑现当初的封王承诺,大概这么几个原因,曾国藩也永远不会被封王:
其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是汉人,清末时期,虽然等级制度有所降低,特别是随着依着科举进入官场的汉人越来越多,但是最上层的还是满族人,其次才是蒙八旗和汉八旗的人,之后才到汉人。清朝初期,虽然有异姓王,也有汉人异姓王,但这些异姓王后来造反了,特别是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差点就把年轻的康熙打的都不到北了。所以对于汉人封王,几乎非常困难。
其二,这时候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势力太庞大了,全国可战之兵,一大半精锐都是湘军。全国一共九个总督,湘军出身的就有七个,这时候曾国藩再裂土封王,那么国家真的就开始分裂了。这对于任何一个帝国统治者都是不能接受的。
其三,慈禧的小心思又出现了。既然没有了太平天国,那么拆分湘军也该提上日程,如此巨大功劳的将领,此时又是主少国疑时期,必须分解湘军内部,同时扶持一个可对抗湘军的势力,李鸿章的淮军也在慈禧的授意下,快速壮大。
其四,曾国藩个人就知道,汉人封王是不可能的,不然曾国藩强力上书封王,也不是不可能。作为传统教育出身的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私德,即便是进入南京城,所有人都在狂欢时期,曾国藩还是保持头脑清醒,他知道这时候,他的湘军到了最高点,必须急流勇退了。年底,就开始上奏朝廷,开始主动裁撤湘军。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半个“圣人”,曾国藩可以说做官做到了极致,开启教化时代的孔子一辈子郁郁不得志,而第二个圣人王阳明,真的是没有赶上好时代,年富力强时,遇上了不靠谱的朱厚照,一辈子在地方溜达,不得重用,等到朱厚照去世了,王明阳自己也时日不多了。就曾国藩,把为官执政做到了极致,在中央做官,辅政皇帝,下到地方平叛,不居功自傲。
或许,不封王只是后世人对曾国藩的惋惜吧,毕竟这可是挽救了整个清政府的不世之功,但是慈禧还是最后在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臣最高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