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的原理是什么?航天育种有哪些成果?

云众地里的生活 2024-02-02 01:56:36

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航天育种属于诱变育种的一种方式,也称空间诱变育种,主要是利用太空微重力、射线辐射、高真空、大温差等特殊环境,诱导种子基因变异,并从中找到变异的优良基因,比如高抗病、高产等特性。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变异是随机发生的,突变有好有坏,发现优异的突变基因很难,而航天育种增加了基因变异的几率,更容易获得优异的突变基因,大大缩短了选育性状优良新品种的时间。经过航天育种后,作物可能在外形、产量、口感、抗病等性状上发生改变,如南瓜的重量超100斤、香蕉的生长周期从13个月缩短到9个多月。

成为航天育种的实验材料,要具备良好的遗传基础,包括综合性状优良、遗传稳定、充满活力等,只有这样的种子才有机会送入太空进行诱变。搭载的育种材料在返回地面后需要进行鉴定和筛选,不是每粒种子都会发生突变,其中没有发生突变的种子占绝大多数,仅有0.05%-0.5%的“幸运儿”发生突变,需要将其筛选出来,同时突变有好有坏,需要加以鉴定,留下性状优良的种质。

经过鉴定和筛选的种质通常要经过4-5代筛选培育才能作为品种选育的育种材料,以该育种材料培育的新品种还要经过多轮严格的试验并通过审定才能在生产上应用。相比历经10余年才能选育一个新品种的传统育种来说,航天育种周期大概在4-5年,育种周期缩短约1倍。

航天育种有哪些成果?首次“太空出差”是1987年,搭载的种子有水稻、小麦、玉米、铁皮石斛、红景天、五味子等,目前已经有200多种植物的种子到“太空出差”。有数据显示,自1999年神舟一号首飞及其后的历次飞行任务中,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3000余项,培育出新种质材料4万余份,选育的水稻、小麦等新品种达460多个。

航天育种的新品种安全性如何?航天育种是利用植物本身基因在极端环境下发生突变,与自然环境下发生突变一样,只是发生的几率提高了,与转基因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航天育种培育的新品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食用安全性和普通品种是一致的,可以放心吃。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0 阅读:0

云众地里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