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网援引法新社的报道,当地时间1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会见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将在其最大盟友美国的支持下“完成对伊朗的任务”。
那么,内塔尼亚胡口中的“完成对伊朗的任务”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美国情报部门的一份分析报告说起。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12日爆料称,多名知情人士近日透露,美国情报机构在今年早些时候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多份有关伊朗局势的报告,而在最新一份分析报告中,美国情报机构推测,以色列极有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的某一时刻袭击伊朗核设施。
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特朗普表示,他很乐意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协议,但也不排除以色列会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他说:“每个人都认为,在我们的帮助或批准下,以色列会进入伊朗,把他们炸个稀巴烂。我宁愿不要发生这种情况。”
在16日与内塔尼亚胡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无论谈论哈马斯、真主党还是约旦河西岸的暴力事件,亦或是叙利亚的局势动荡,以及伊朗民兵组织的问题,其背后都在指向伊朗。这必须解决,绝不能让伊朗人拥有核武器。
另据天空新闻报道,自内塔尼亚胡本月初访问华盛顿并与特朗普会晤后,美国已经通过数百架航班和130多艘次舰船给以色列送去了超过76000吨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数千枚MK-84重型炸弹。而这种穿透力极强的重型炸弹显然不是为了轰炸哈马斯、真主党这些“小虾米”的。
另据以色列新闻媒体13日的报道,为应对伊朗的可能袭击,以色列空军表示,下个月将有8架F-35战机抵达以色列,以方将对其升级改造,以便增强打击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内塔尼亚胡口中的“完成对伊朗的任务”就是指对伊朗核设施的攻击。那么,以色列为何一定要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似乎还有几分紧迫性呢?对此,有分析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伊朗核设施一直令以色列人“寝食难安”。他们的原则就是:绝不能让中东地区任何一个以色列的敌对国家拥有核武器。比如,早在1981年的时候,以色列空军就曾“千里奔袭”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
(二)曾有报道称,早在去年12月叙利亚局势剧变后,以色列就想“趁热打铁”炸了伊朗核设施,但苦于拜登政府犹豫不决,才不得不推迟了“计划”。现在,更加“亲以”、更加“胆大”的特朗普上台了,所以,以色列要趁着一些国家被特朗普“吓蒙圈”的机会赶紧完成多年来的“心愿”。
(三)经过一年多的“哈以”战争后,“抵抗之弧”的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且在去年10月份的那次空袭中,伊朗的防空系统已经被摧毁,现在属于“重置”期,所以,以色列此时出手把握性更大。
(四)这段时间的国际形势对以色列的行动有利,因为,有分析认为,老特在东俄战争中“让步”所换来的“筹码”之一就是,一旦以色列“动手”,老普将保持“沉默”,或“只闻其声、不见其行”。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对于以色列来说,也许就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么,如果以色列真“动手”的话,伊朗又将如何应对呢?
根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13日的报道,针对以色列发出的“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威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强硬回应称:“德黑兰的敌人也许能袭击伊朗的核中心,但他们无法剥夺伊朗建造新核中心的能力。”
佩泽希齐扬还进一步阐述道:“他们威胁将击中我们的核设施,如果你们袭击100个核设施,我们就会再建1000个……你可以袭击建筑物和地点,但不能袭击建造核设施的人。”
伊朗总统的意思是,即便是你以色列将核设施炸了,但伊朗有能力建造更多的核设施,因为只要有专家在,就能建造新的核中心。直白地说,伊朗总统这是在表达“坚贞不屈”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