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场派出所:社区警务因地制宜警地融合落地生根

吉和网 2023-08-09 09:40:26

为进一步将“警地融合”工作落实落细,朝阳分局建设广场派出所因地制宜,根据辖区实际特点,打造特色社区警务室,让“警地融合”工作落地生根,成效开花结果。

  以昌平警务区作为辖区示范点,在原有“三民一辅”配备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领会,着力推进“警力随着警情走、随着社情走”,加强建设幸福小区、创建平安社区、打造宜居辖区。

结合实际,协同作战

建设广场派出所昌平警务区的辖区范围东至西中华路,南至建设街,西至解放大路,北至安达街,辖区人口3607户,是长春市主城区出了名的老商业饮食娱乐区,地域内街路胡同繁而杂,辖区附近娱乐场所较多,居住人员成分复杂来源繁杂,而且居民住宅多是老旧散小区,公共设施陈旧,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在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建设广场派出所警务室充分发挥利用公安工作自身优势和特点,依托警务平台等警务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辖区自身特点把警务室社区民警与社区“三长”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公安工作的威慑力和社区工作的渗透力,分块包保辖区单位和居民楼栋,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换位思考,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重点难点问题。

大力整治,重拳出击

为有效预防辖区治安案件的发生,建设广场派出所警务室依托社区“三长”、辖区医院、幼儿园、物业养老院、学校等设立5家警务站,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加大巡逻防范力度,结合社区“三长”和信息员的优势,调动辖区居民的防范意识,从根源处避免辖区内发生黄赌毒治安案件。

针对辖区居民住宅、公共设施陈旧的情况,建设广场派出所警务室加大对“九小场所”日常消防安全的整治,深入社区进行消防安全、反诈等宣传教育,积极响应政府工作要求对群租房进行清理整治。就在2023年7月19日晚,昌平警务室主动作为,把社区工作人员在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冷横推”不配合的三家群租房房主和租户请到派出所,面对面地对其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警示教育,并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对政策开展了相应的普及说明,大力推进了群租房治理整治工作的进度,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次行动,不仅取得了成效,还受到了红旗街道党委和社区上下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警地融合”让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的职能磨合得更好了,形成了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工作的成功率、满意率。

优化创新,服务升级

在社区民警和网格长共同协作下,加大了辖区内消防安全检查和排查力度,深入居民住所,排查九小场所,发放宣传单80份,现场整改2家,清理隐患群租房8家,消除消防隐患1处。

未来,建设广场派出所社区民警将继续加强与社区工作人员的紧密结合,合力增强社区服务效能,优化居民管理模式,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听民意、顺民心,为居民提供开放便捷的服务,搭建便民高效的办事平台,充分发挥辖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共建幸福小区,拉近了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距离,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重点建全、建好、建强 “社区警务团队”队伍,夯实警民服务体系,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建设广场派出所根据天宝社区辖区自身特点,合理配备社区警务团队“三长”人员,促进网格、楼栋、单元协调联动,延伸治理力量,做到社区警务团队全覆盖,实现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的双提升。

组建队伍 夯实工作基础

派出所社区民警与社区开展座谈,共同研究根据社区特点,以区域化党建为支撑,以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党员为骨干,按照居民楼分布情况,将辖区划分为四个网格。使党建工作到单元,让党组织覆盖到“神经末梢”。4个网格53栋楼205个单元配齐党小组长、网格长、单元长、楼栋长,构建“社区警务室——网格警务站——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络点”的服务管理体系。

招募“三长”,组建社区警务团队。派出所依托天宝社区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居民选举的方式招募“三长”,主动吸纳威望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法官、老教师、老军人“五老”,发挥宣传员、引导员、信息员、调解员、监督员作用,在传达党的政策、征集群众需求、落实服务项目、解决群众难题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落实聘任流程,保障“三长”履职。由派出所、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颁发“三长”聘任证书,配发志愿马甲、工作包、工作记录本,佩戴“三长”胸牌,开展任职动员。

践行“三长”职责,提升“三长”能力。按照“沟通、路平、灯亮、整洁、有序”的标准,实行“一日两巡、五访五问”机制。探索“党员先锋帮‘三长’”“志愿服务助‘三长’”“信息化建设强‘三长’”的工作模式。

明确职责 搭建沟通桥梁

常敲空巢老人门,嘘寒问暖送贴心。通过“三长”联动工作模式,建立党员联户解难机制,依托警务站以点带面,结合市局组织的“蓝盾初心”、党员“微心愿”认领等活动,为社区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与社区一同对80岁以上的高龄空巢老人实行“三长”+党员“二对一”帮扶,定期对病患老人进行志愿服务,帮助他们退休认证、购物送药、送报谈心等服务,“三长”联合“德苑管家”志愿者协会开展“敲门日”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居民生活、健康、文化等多方面需求,树立民警正面形象,创人民满意公安队伍。

常串困难群众门,排忧解难送爱心。随着新型警务模式的需要,社区警务室和警务站的建立,使民警更全面、深度掌握辖区群众,依托警务团队深入到社区居民家中,同居民们聊天、沟通,最直接、最真实地听取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做居民的贴心人,确保居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意愿落到实处。

富锦路十号楼有一个单元门,周围没有路灯,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有时出入的人还容易撞上。该单元的单元长向社区民警讲述了居民们出入的困扰,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社区书记,配合社区书记向上级部门反映,经过不懈努力,红旗街道城建科为富锦路十号楼二单元的居民安装了一盏新型节能照明灯,解决长期困扰居民出行不便和社会治安盲点问题。

常扣群众门,沟通疏导送舒心。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派出所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标准,聚焦化解矛盾纠纷,紧盯特殊人群和具体事,切实把社区警务的难点、痛点、堵点疏通在基层一线,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社区。警务室依托“三长”警务团队对分管网格中的特殊人群保持密切关注,经常上门沟通,随时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体现价值。针对部分家庭存在“重视家庭经济收入,忽视子女培养教育”等问题,常态化开设“法治大讲堂”,累计零距离普法500余人次、办好事办实事10多件,使矛盾纠纷不出楼门和社区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常守居民小区门,管控巡防送安心。派出所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担负起保安全、促稳定的应尽职责,筑牢社区治理、平安建设坚固防线,建立“治、调、巡”联动机制,协调组建由派出所、“三长”、退役军人组成的“警民”巡逻队,定时开展安全巡查、秩序管控、邻里守望,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搞好服务。发动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实行“三长”负责制,为居民创造了安全安心的居住生活环境。

引领带动 形成长效机制

吸引居民深度参与。社区居民通过担任“三长”,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通过一日两巡、五访五问了解“家底”,体会当好社区这个“家”的不易,积极地做好居民群众的说服工作,更主动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在社区环境整治工作中,通过“三长”调动社区居民,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作用,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解决好社区治理过程中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居民群众自下而上参与的有机结合问题,处理好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警地融合见成效 高效处置助和谐

  建设广场派出所天宝社区警务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警地融合”的优势,自组建警务团队以来,民警依靠“人熟、地熟、事熟”的特点,深入辖区走访,进一步确保了辖区安全、干净、有序的治安环境。

  在工作中,社区民警鲁光力、李钢、省厅下派民警盛坚了解到,辖区内军工宿舍、杂技团宿舍、法院白、灰、黄楼宿舍均为老旧散小区,而周边就是吉大一院,存在外地就医人口多、停车地方少、人员构成复杂、交通秩序混乱、出行极为不便等现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警主动找到居民代表,协调街道、社区、城管和消防等部门进行协商。经过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最终决定在老旧散小区的门口安装了大门,留出行人通道,并划分出警示位置。老党员阚大哥、杨大姐、李大姐等人在征得居民及租户的同意下,还给大门配了钥匙,街道城建科还给院里安装了一杆路灯,成立了小区自治委员会。由此一来,长期困扰居民的停车难、人员混乱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切实为小区居民提供了放心宜居的生活环境。

  2023年7月21日,以老党员阚大哥、杨大姐、李大姐、刘大姐及社区网格长吴大姐为代表的群众队伍特意来到建设广场派出所,送上锦旗表示由衷感谢,并称赞民警道:“为人民群众为实事,解民忧,在你们警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一步,建设广场派出所将持续全力推进“警地融合”机制,推动警地双方全方位、深层次融合,聚焦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长春朝阳公安宣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