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宁贤令丨开渠新纪:大唐宁晋令程处默

闻宁说事儿 2024-08-02 09:58:47

程处默(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国元勋程咬金长子,袭卢国公爵。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任宁晋令。在任开挖洨河新渠,自宁赵境引洨河水,经宁晋县城向东,逶迤四十里在铺头入滏阳河,沿途灌溉土地数千亩,百姓多丰食。程处默入《新唐书·地理志》、清康熙《宁晋县志·名宦志》、《邢台通史·唐史》、明、清《赵州志》等典籍。

唐代(618-907),廮陶初属赵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属栾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廮陶属河北道赵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宁晋,治今县城,县名沿用至今。

据《邢台通史·唐史》记载,唐高祖李渊祖籍赵郡隆尧县,其曾祖李熙、妻张氏,高祖李天赐、妻贾氏死后均葬隆尧祖茔,即今隆尧县王伊村北,陵址、墓碑至今尚存。

唐代,宁晋最出名的寺庙为"华岳行宫"。据清康熙十八年《宁晋县志》载石孟曜《追建华岳行宫源流》一文,叙述他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纂修《宁晋县志》时,收录了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仁归所撰《重修华岳行宫记》的始末,考证出北宋庆源节度宁晋县二十里乐邑乡仁孝里(今李家营村)有祠曰华岳行宫者,就是隋末李世民率部征河北时,因华岳之神在该地预示"隋炀不祚,唐道将兴,地产甘棠,用昭天命",预签曰:"太宗过此,以兵祷焉,乃得风雷助胜,兵威顺应之神,亦以金天所司,干戈戎马之会故尔。"

李世民遂大败刘黑闼,李世民登基后,乃命尉迟敬德亲为营缮鼎建厥宫。该通宋碑(华岳寺碑)还记载:始生于隋末唐初的华岳行宫的甘棠树直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还在。且有"邑蛇显灵,先告兵变"。预示安史之乱后,王武俊等分镇割据,祸乱河北之兆。

"唐廮陶令李怀仁德政碑"(碑已轶,碑文载清康熙《宁晋县志·艺文志》)载:李怀仁是"以宗室子弟敕授朝议郎行廮陶令"的。该碑记载了李在任宁晋令时的功德。

通过以上三处可知唐初朝廷对隆平及周边大县县令的任命是非常重视的;其一,为拱卫隆平李氏祖陵,在周边大县均安排李氏子弟或亲近大臣子弟任县令;其二,宁晋李家营之华岳行宫昔为李世民发迹之地。因此李唐王朝对宁晋特别重视。方任命开国元勋程咬金长子程处默为宁晋令。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有唐一代,各任地方官员在任期间主持兴修水利工程很多,其中著名者有县令程处默在宁晋引领开凿洨河新渠。

欧阳修《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记》:"程处默:程咬金长子,袭卢国公爵。宁晋西南有新渠,上元中,(县)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数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清康熙《宁晋县志·名宦》载:"程处默,肃宗时(756-761)为宁晋令,以地旱卤,度城西南有新渠,引洨水入城濠,灌溉数千余亩,民用以丰。"

文中程处默所开凿的新渠即宁晋境内洨河,唐时洨河源出平山,水流逶迤栾城、赵县城西,经大石桥(赵州桥)流入宁晋境后南入沙河。程处默到任后,看到宁域土地盐碱,水利不兴,干旱欠收,民多贫困。下车伊始,即召集熟悉水利的人士勘察设计,决定将洨河水从县西宁赵县境沿宁晋县城南,过鱼台村北、南北丁曹中间、东汪村北,东至铺头村汇入滏阳河。动用沿途受惠20多个村庄的数千名民工,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开挖新渠,将洨河水由县西引入,并开挖支渠到沿途各村,使沿河近数十个村庄的数千亩土地得到灌溉,老百姓也不再饮用盐碱水。之后到明代,邑人御史蔡叆又在洨河建三座水闸以资灌溉之利,使程处默开挖新渠水利工程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完善。此渠由唐贞元(675)使用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近千年间都在发挥着灌溉作用。

程处默开挖洨河之役,造福沿河流域百姓,使其成为宁晋县历史上的母亲河。

程处默和蔡叆对宁晋的贡献,县人永远不会忘记。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张廴姮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1 阅读:14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