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封简历”---改变命运
1988年,时任中国台湾第一经纪人的宋文善,正在跟团队筛选应聘“小虎队”成员的简历,彼时他们需要在收来的3000封简历中,先挑选出300人,然后再层层把关。
就在大家看简历看得头晕目眩时,突然一封简历引起大家的集体尖叫!这封简历来自一个15岁的男孩,从照片上的模样来看,男孩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模样称不上太帅,顶多算是清秀。
但看完他的履历之后,就连见多识广的宋文善都吃惊的大喊:这也太吓人了!
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封简历,宋文善依旧念念不忘。
他说:好比你应聘员工,前面收到的简历都是二流三流大学的,突然来了一个清华或者是北大的,你说惊不惊喜?
履历上,男孩写他来自建国中学,这所学校是台湾最难考的中学,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高中考入建国中学,那么你就能考上台湾最好的大学。
而男孩当时入学的成绩,不只是全校第一名,他还有多个特长!
比如,珠算,心算,英文,奥数等等,乍一看,这封简历跟娱乐圈要求的“唱歌跳舞”不沾边,但却让宋文善眼前一亮。
后来,这封简历不仅从3000封信件中脱颖而出,更是一路拿到最后的面试资格,就在大家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学霸”满怀期待时,没想到真人过来后,工作人员却有些失望。
因为这个小男孩,既不像吴奇隆那般潇洒帅气,也不如跳芭蕾的陈志朋有气质,他跟简历上的照片一样,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着“笨笨呆呆”的,十足的学生气。
彼时的众人,万万想不到,正是这个看似跟娱乐圈毫不沾边的小男孩,未来不仅在娱乐圈红透半边天,更是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不老传奇”。
原来,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他就是如今正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苏有朋。
02
天命之年---披荆斩棘
2022年,苏有朋即将迈入49岁,但在“知天命”年纪里,他却向人生发起新的挑战!
看到苏有朋来参加《披荆斩棘》,有人惊喜,自然也有人质疑,猜测他或许不过是来刷一波儿“情怀”,毕竟在苏有朋值得勾起大家情怀的点,那可太多了。
不论是昔日“小虎队”的光环,亦或是重播了无数个寒暑假的《还珠格格》,都让苏有朋本身自带滤镜。
但谁也没有想到,情怀这些东西,苏有朋压根不太需要。
他说,大家都觉得我挂一个标签,是初代偶像,但我来到这里,一定会全力以赴,因为我不能给“小虎队”丢人!
尽管“小虎队”早已解散了几十年,但在苏有朋心里,这3个字永远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盔甲!
初舞台,他用一首《爱》和《红蜻蜓》,直接串起几代人的回忆,有网友说,苏有朋唱的不是歌,是多少人的童年和青春;
如果说,老歌是用来令人怀旧的,那么一公苏有朋和队友唱的《霍元甲》,则是用来令人难忘的!
明明是一首唱跳歌曲,苏有朋却把自己的导演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戏曲唱腔,威亚,火炬···,能把一个舞台帅到这种地步,果然还得是苏有朋!
其实早在舞台最初设想时,他便极力跟节目组争取,希望能够“威亚齐发,飞檐走壁,拔地而起,然后来一个回旋踢!”
听完苏有朋的想法后,两位指导老师直接震得不敢说话,最后只能来一句,“朋哥,我们是一个唱跳舞台,不是拍电影。”
但他却说,如果我们把《霍元甲》只是唱跳,那我们给观众要看什么呢?我们对得起他们的期待吗?
对比其他哥哥们的“佛系”和“反内卷”,彼时看上去颇为强势的苏有朋,却让观众们看到他追求完美的态度,以及那份对舞台的尊重!
其实,不光是在披荆斩棘这一个舞台上,苏有朋发挥自己的完美主义,如果把时光往回倒带34年,你就能看到原来15岁的苏有朋,也是如此!
03
“小虎队”---他走上巅峰,也跌下神坛
1988年,凭借那封惊人的简历,苏有朋被选入“小虎队”。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吴奇隆能够被选上,靠得是自身的武术功底,以及那张酷帅的脸,陈志朋被选上,靠得是扎实的芭蕾天赋,而苏有朋靠的是“学历”。
经纪人宋文善和主持人小燕姐说,苏有朋的加入,能够提高当时明星艺人的学历门槛,他们希望能让大众知道,“当明星的绝对不只是长得好看,还要学习好。”
因为有“建国中学”的光环加持,纵然苏有朋在“小虎队”里,属于唱跳最不好的那个,但他仍旧得到了无数家长和同学的喜爱。
小S在采访苏有朋时就说过,原来她追星都会被妈妈责骂,但当年追“小虎队”,妈妈一点都不反对,因为家长都知道,苏有朋虽然唱歌跳舞,可人家是学习好的“乖乖虎”。
彼时,大家不知道的是,被一直喊做“乖乖虎”的苏有朋,其实内心一点都不“乖”,反而极度的叛逆!
苏有朋从小就是学霸,这源于他的聪明,也源于他的勤奋。
从小学到初中,苏有朋一直是全校第一,并且令同学们最“生气”的一点,是这个人还以刷新自己的成绩纪录为乐趣!
因为成绩太过优秀,导致苏有朋在班里人缘不是太好,并且性格有些内向,为此妈妈才鼓励苏有朋投了竞选“小虎队”的简历,就是希望儿子能够“见见世面,不要只做一个书呆子”。
加入“小虎队”后,苏有朋刚开始也是非常欣喜,但随着后面“小虎队”的走红,这种欣喜慢慢变成了无穷的压力。
因为要配合公司去演出,还要参加各种训练和签名会,苏有朋不得不常常向学校请假,自然而然他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在苏有朋出版的《我在建中的日子》书中,他描述过当年的经历。
“在班上,我没什么要好的同学,也没有积极的开拓友谊,我常常因为外务没有上课,很多人觉得不读书考不好是活该,那是一种可怕的孤独,没有人会同情你,只会瞪大眼睛看你的下场如何。”
尽管成绩已经不如人意,但公司在外界宣传时,依旧会把作为一个“学霸”,甚至主持人在介绍苏有朋之前,都会强调他是来自建国中学的“乖乖虎”。
这对于向来不太喜欢弄虚作假的苏有朋而言,不仅身心俱疲,而且非常愧疚!他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却要被当成榜样,真的很丢脸!
而当建国中学的同学们,看到外届如此宣传苏有朋时,更是怨恨不已,他们觉得苏有朋明明成绩倒数,却还被当成学霸,这简直是最大的笑话。
如此往复之后,苏有朋终于崩溃了!
渐渐他开始害怕外出,因为他觉得只要自己走在街上,总会有妈妈指着他教育小孩说:“你千万不要跟他学,什么乖乖虎,只会唱歌跳舞根本不会读书!”
这种害怕慢慢发展成一种挣扎,他一边觉得要好好读书,绝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边又不得不服从公司的安排,因为彼时“小虎队”已经是一个男团,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利益,影响其他人。
而这对于当时还不到16岁的苏有朋而言,不敢想象,他得需要面对多大的压力和苦恼。
正如他自己说的: 别看当时我是“乖乖虎”,大家都找我签名说喜欢我什么的,但回到班上,我什么都不是。
在书中他写道:“每到考试都会求同学帮忙,借笔记,问重点,但大家都不太理我,在建中一切以成绩为主,大家都觉得功课好才是真的好,并不认同你的特殊身份。”
这样成绩倒数的日子,苏有朋从高一一直持续到高二,终于在高三那年,因为陈志朋暂时离开,苏有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开始拼命的追赶,拼命的读书。
凭借努力和刻苦,仅仅用了一个半学期,苏有朋便把成绩追到全班前十名,看到成绩榜上靠前的排名,苏有朋说,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扬眉吐气。
但在扬眉吐气的背后,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他每天用功12个小时换来的成绩。
当成绩变好之后,同学们也对苏有朋刮目相看,这让苏有朋既感到开心,又觉得心酸,所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过如此。
高考结束后,苏有朋以全省第五的成绩,考入了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
这个专业是当时台湾最难考的专业,而苏有朋选择这个专业,不是为了喜欢,只是为了争一口气,也为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当苏有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说没有觉得太高兴,因为我感觉,这不过是一个我必须要学习好,才能当“乖乖虎”的证明。
对于外界而言,苏有朋能够考入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确是一种振奋!他打破了大众对明星的定位,提高了明星的学历门槛。
但对苏有朋而言,进入大学其实是他噩梦的开始。
就像他说的,小虎队让我走上巅峰,也让我跌下神坛,我必须付出超过常人百倍的努力, 去维持一个偶像的光环,有时候看似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对于那个年龄的我来说,并不快乐。
04
“反转人生”---他不认命,不服输
从建国中学到台湾大学,被外界打上“学霸”标签的苏有朋,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在大三那年,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那就是,他要休学!
当“乖乖虎”休学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便占据当时媒体的各大头版,有人质疑,有人震惊,更有人觉得受了欺骗。
用现在的话说,苏有朋当年的休学决定,直接导致他“学霸”的人设崩塌,尽管他是名副其实的真学霸,但也无法阻碍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打击。
休学之后,苏有朋一度从当红的“乖乖虎”,变成了一个自带污点的“过气艺人”。
尤其在“小虎队”解散之后,他更是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
当时其他几位都转行去拍戏,苏有朋也想转型,但根本没有导演要他!
用他的话来说,我去面试拍戏,大家都都觉得我从前是个唱歌的,再加上长得太“奶油小生”,根本没有适合我的戏份。
不仅事业深受打击,此时苏有朋的家庭也正遭遇困境。
父母因为感情问题闹不合,一家四口人,住了4个地方。用他的话来说,“我爸当时住在老家,我弟弟租房子上学,我妈搬出去打工,我自己也要租房子住”。
而当时年仅20多岁的苏有朋,不仅要承受各种精神上的压力,他还要承担全家的经济压力,可以说那段日子,是苏有朋最苦最难的日子。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当明星很赚钱,但在那个年代而言,尽管苏有朋很有名气,但他并没有太多收入,反而极度的不稳定,有时候吃了上顿,都不知道下顿在哪里。
一直到琼瑶开拍《还珠格格》,这才让苏有朋的事业迎来新的转机!
当凭借“五阿哥”一角红遍大江南北时,苏有朋的第一反应却是“五味杂陈”,他说第一次跟林心如去参加发布会,看到下面的人山人海,自己一度哽咽到说不出话,因为他没想过,自休学之后,还会有今天!
《还珠格格》爆红之后,苏有朋虽然打开了知名度,但却被贴上了“五阿哥”的标签,他的演艺之路并不好走。
他说,自己那段日子去面试剧组,大多时候都会被拒掉,一是他的演技的确还不够好,二是他那张太“奶油小生”的脸,实在没有适合的角色。
当年那个时代,还不像当下各种“偶像剧”扎堆,那个时候崇尚更多的是一种粗狂,原生态的美。
被拒绝的经历多了,苏有朋心里就有了阴影,他说自己那段时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就是“我再也不要被退货了!”
或许,正是因为受过足够多的打击,所以后来苏有朋每逢遇到机会时,他都会紧紧的抓住,并且全力以赴!
他拍《倚天屠龙记》,因为不会“打”,所以每天都让助手把白天拍摄的录像拿过来,夜里继续研究,希望第二天能够有进步;
他拍《情深深雨蒙蒙》,丝毫不顾忌偶像包袱,直到现在大家还把杜飞做成各种表情包;
就这样拍着,拍着,他不断突破,不断转型,希望自己的那张脸,能够“糙”一点,再“糙”一点!让大家看到,他不只是“奶油小生”,他也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
终于在2009年,苏有朋的转型之作来了,那就是跟张涵予,周迅等各大实力派合作的电影《风声》。
为了能够演出一个“阴柔”的白小年,苏有朋不仅特地学了一年昆曲,还要改变自己的发声习惯。
刚开始拍摄时,他怎么都找不对白小年的状态,第一个镜头拍了一天半,他崩溃了,导演也崩溃了。
后来,导演让他坚持一下,他便真的坚持一下,把自己熬得越来越瘦,嗓子也疼得说不出话,然后突然感觉就对了,他说当你真的把自己逼上绝境后,或许潜力就能被逼出来。
后来,凭着《风声》里的白小年,苏有朋拿到了大众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当他举着奖杯站在台上时,苏有朋哽咽的说道:我就是希望大家以后再看我,觉得我这个“奶油小生”,其实还算够努力的,那就足够了。
继《风声》之后,他拍《康定情歌》拿到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他当导演拍《左耳》,拿到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可以说,他已经从一个当初的“乖乖虎”,转变成了一个实力演员和导演。
按照常人的眼光来看,一个艺人走到像苏有朋今天的地位,已经够了,但苏有朋觉得自己还可以突破。
用他的话来说,我既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那我就要担当起这个“偶像”!
或许,正是因为他心中这种责任,才让他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求生欲”。
05
“求生欲”---娱乐圈“照妖镜”
从1988年出道至今,苏有朋已经在娱乐圈里走了34年。
当“乖乖虎”时,他为了不辜负大家对自己“学霸”的期望,便老老实实的当“学霸”,那个时候他放弃自己,只希望让大众满意。
尽管当时他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但这份责任心和毅力,却不知打了多少成年人的脸。
后来,他在大三休学,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次主,但没曾想却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舆论打击,一下子让他从神坛跌进了地狱。
他丢了大众的信任,没了维生的工作,却要扛起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最后他还是熬过来了。
这时候的苏有朋,不过20多岁,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但他却再无任性的资格,而是必须为一切的后果买单。
直到他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五阿哥”,“张无忌”,“杜飞”,“白小年”后,他依旧不敢肆意妄为,也不敢张扬放肆,而是更加努力的想转型,想突破,因为他生怕再被淘汰,再历经命运的打击。
不管当演员,还是当导演,他都一如既往的追求完美,做到全力以赴,不只是让优秀成了习惯,而且把百分百刻入了基因。
终于到了49岁,在常人眼里即将“半百”的年纪,苏有朋却还是像从前那般,态度严苛,活力满满。
于是,当他出现在披荆斩棘的舞台上时,很多人感慨他“怎么还不老”,却忽略了他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
因为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完美的人,一个无时无刻都在自律的人,一定是放弃了很多常人的欲望,克制了很多诱惑。
但人生是公平的,你在什么地方付出,就会在什么地方收获,或许这样的人生,苏有朋也是自得其乐吧。
就像他说的,人生苦短,莫要回头看,只要心之所向,那就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