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吴三桂起兵反叛,雄心勃勃,喊着“反清复明”的口号,摆出一副改朝换代的架势。
起初风头很猛,连清廷都慌了,感觉江山要不保。可谁能想到,局势急转直下,短短几年就崩盘,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吴三桂犯了两个致命错误,直接把自己的大好局势给玩废了。如果他能避开这两个坑,清朝的历史可能真要改写。
到底是哪两个错误,让他从风云人物变成失败典型?

一场蓄谋已久的反叛
康熙帝登基之初,朝廷内外都在暗潮涌动。
吴三桂作为一方大员,心中难免也有些波澜。他虽然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内心深处却早已埋下了反叛的种子。
云南的偏安一隅让他感到不甘,他渴望能像明朝的沐王府那样,拥有世袭的特权和无上的荣光。

吴三桂身边的幕僚和心腹,如吴应麟、胡国柱等人,他们看透了吴三桂内心的野心。
他们不断在吴三桂耳边吹风,鼓动他趁着朝廷初立之际举事。这些人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吴三桂内心深处的欲望。
而吴三桂的妻子陈圆圆和家人的劝阻,在这熊熊燃烧的野心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吴三桂心意已决,一场反叛的风暴正在酝酿。

吴三桂利用手中的兵权和资源,暗中征集士兵,扩充军备。他派心腹打点关系,笼络人心。
一时间,云南上下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似乎大事即将发生。而这一切,都逃不过康熙帝敏锐的眼睛。
年轻的皇帝虽然刚刚登基,就洞察了吴三桂的野心,开始布局应对这场风暴。

错失良机
当时的形势对吴三桂而言可谓是十分有利。
他不仅在云南掌握着重兵,而且在贵州、湖南等地也有强大的势力。这些地方相继落入他的囊中,如同天险一般,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军队士气高涨,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随时可以挥向敌人。可惜吴三桂没有及时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反而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他本应趁势北上,直取北京,或者占领九江,切断南北通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但吴三桂却选择了固守云南,坐等朝廷来攻。这个决定简直是愚蠢至极。他完全低估了康熙帝的决心和能力,也没有认识到时间对双方的重要性。

康熙帝正是看准了吴三桂的这个弱点,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先派重兵把守湖北,切断吴三桂北上的退路,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对云贵进行重点进攻。
吴三桂就像一只困兽,在康熙帝精心布置的棋局中无路可逃。他眼看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一点点缩小,却无能为力。

当他意识到自己错失良机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康熙帝的军队如同一张大网,已经将他团团围住。
而他手中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在久未得到补给的情况下,战斗力大大削弱。
吴三桂就这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他运筹帷幄的本领在这场博弈中完全失去了作用。

用人不当
在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最致命的错误不在战场,而在于他的用人策略。
作为一名老将,吴三桂本应该深知用人不当的危害。但他却偏偏重用了一些不忠不义之人,尤其是那个贪婪成性的吴应麟。
吴应麟是吴三桂的心腹,但他的为人却令人不齿。他贪图钱财,毫无原则,经常在军中横行霸道。

而吴三桂对此却视而不见,甚至还纵容他的行为。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军中埋下了祸根。
另一方面,吴三桂身边还有一位颇有见地的军师方光琛。方光琛眼光独到,早就看出了吴应麟的为人,多次劝说吴三桂提防此人。
但吴三桂对方光琛的忠告置若罔闻,反而将其斥为多事。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果不其然,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吴应麟这个败类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他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贪污军饷,导致军需物资短缺,士兵连饭都吃不饱。军心涣散,士气低落,这对于正处在困境中的吴三桂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吴三桂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用人不当的严重后果。但为时已晚,累死三军的恶果已经种下。
他想要挽回局面,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军心。一将无能,怎能指望士兵为其卖命?吴三桂的叛乱就这样在他自己的失误中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孤立无援
吴三桂在叛乱初期,曾经得到过一些盟友的支持。但这些盟友大多都是逐利之辈,并没有真正的忠诚可言。
当形势对吴三桂不利时,他们便开始各自为政,甚至反戈一击。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辅臣、王之茂、王屏藩等人。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吴三桂的同盟,但实际上各怀鬼胎。

当康熙帝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时,他们很快就暴露了真面目。王辅臣率先投降,而其他人也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
更让吴三桂感到绝望的是,他原本指望能与耿精忠在福建会师,结成联盟。
但康熙帝早已洞悉其计,派重兵在两广截断了他们的联系。吴三桂孤立无援,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吴三桂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是在孤军奋战。
他引以为傲的几十万大军,在清军的重重包围下根本无法施展拳脚。而那些曾经许诺支持的盟友,也都在关键时刻弃他而去。
吴三桂的处境越来越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就连他最疼爱的长子也在乱军之中被杀。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此刻却成了一个悲惨的父亲。他的帝王梦,就这样在现实的残酷中分崩离析。
种种打击接踵而至,吴三桂再也无法承受。他知道,自己这场孤注一掷的反叛,终究是要以失败告终。而他,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背负骂名。

历史无情地证明,吴三桂这场反清大业注定是一场空。他既没有统一的指挥权,也没有坚定的决心。
甚至连起兵的目的都不够明确,只是想以武力相威胁,换取一个永世镇守云南的承诺。
这样摇摆不定的态度,再加上战略和用人的失误,让这场本可能改变历史的起义,最终成了一场徒劳无功的挣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三藩之乱史料汇编》、《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