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在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秉持“为世界建馆、为中华立碑、为口腔书史、为民众启智”的宗旨,全面展示国际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
这座博物馆的建设始于2005年,由时任口腔医学院院长的赵铱民教授发起,并且贡献自己多年积累的大量实物资料成为博物馆首批藏品。随后,向全世界征集与口腔医学相关的历史文物。如今,博物馆拥有数千件藏品,共设有十九个不同的展区。
1.远古动物牙颌化石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体形态不断变化,动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变化。作为最重要的咀嚼器官,动物牙齿不断进行适应、变化和进化。
牙齿发生大约在4亿年前,即鱼牙齿的形成,这是伟大的起点。由低级向高级演化过程中,牙数目由多变少,单一牙形向复杂异形演化,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由广泛分布向集中于上、下颌骨演化等。
2.动物牙颌标本
这里陈列着各类动物的骨骼和牙齿颌骨标本,向大家揭示动物的食性决定牙颌系统的形态和规律。肉食性动物以尖牙为主,草食性动物以磨牙为主,杂食性动物同时拥有切牙、尖牙和磨牙。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由粗变细,咀嚼器官和咬合力变小,引起咀嚼肌和颌骨退化,牙齿的形态也随之变小。人类的牙齿阻生、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等都会给面部轮廓和发育方式带来改变。3.口腔医学史
中国是世界最早从事口腔疾病治疗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拔牙的做法,甲骨文“龋”字是世界有关龋齿最早的记载。在历史上,中国古人对口腔医学领域有五大贡献:砷剂失活牙髓、银汞合金补牙、唇裂修补术、脱牙再植技术和植牙毛刷。这里按照时间的顺序,通过文物、史料、图片,详细介绍了中国、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口腔医学发展大事记。展厅中央,叠书成塔,摆放着全球三百多位空腔名医的代表性著作。4.口腔学教育
184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城,建立世界第一所牙科学院,标志着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由师承式转入现代大学教育。目前,世界已经有千余所牙科学院。这里陈列着数百件口腔医学教学使用的模具,记录了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轨迹。
在展厅一侧,以雕塑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口腔临床场景。由自发除病走向专业治疗,由零星经验走向系统科学,由街头集市走向医院诊所,由随意粗纺走向规范精细。5.口腔诊疗设备
十九世纪中叶,以电为动力的牙钻问世。二十世纪中叶,以高压空气为动力源的高速涡轮机出现。此后,将座椅、牙钻、水、电、气控制系统融为一体,形成口腔综合治疗机。二十世纪末,出现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牙科椅位。
在“过去之角”,复原了十八世纪法国牙医诊室,展示了当时牙医使用的脚踏式钻车的工作模式;在“现代之角”,陈列着最先进的口腔医疗服务设备,集检查、诊断、治疗、预防、义齿制作设备于一体。6.布伦马克纪念厅
在展厅的结尾处,为布伦马克教授,专门设立一座纪念厅。1952年,在进行骨髓愈合的研究时,他发现兔骨组织与植入的纯钛元件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从此,开创“骨结合”理论,发明了种植牙技术,成为“现代口腔种植学之父”。这里展出了布伦马克教授捐赠的1400余件关于种植牙研究的物品。同时,准确真实地复原了他在巴西包鲁种植医院的办公室。布伦马克教授面带微笑,坐在办公桌前,迎接每位观众。
除了以上展览区之外,这里还有口腔医学名人堂、世界牙科邮票、世界牙科明信片、口腔疾病预防、口腔临床医疗、口腔工艺设备、近代国际口腔医学设备器材精品等不同主题的展览。
这里的儿童口腔体验区,吸引家长带着孩子互动,通过“我是小牙医”、口腔科普娃娃“淘气”、刷牙示范教育区等有趣的科普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玩耍之中,掌握口腔保健的知识。
从远古动物化石到现代医疗设备,这里的展品跨越一亿多年时间,共同向我们反映了口腔医学的历史足迹。未来,这座博物馆凭借历史之久、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的馆藏,努力打造国际口腔医学文化教育与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