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立学院院系巡礼|走进计算机工程学院

名校头条 2024-06-13 11:57:26

01、学院概况

广州华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组建于2004年,目前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四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年获批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工程学院坚持“内涵—特色”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依托讯方技术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等优势资源,坚持以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在“加强基础、强化应用、软硬结合、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要,有较强应用能力、竞争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计算机工程学院服务理念

2个中心:以产教融合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

4个思想:加强基础、强化应用、软硬结合、办出特色

4个能力:应用能力、竞争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02、专业建设

计算机工程学院本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配备对应的师资、教学资源、实验实习等教学条件。学院不断深化新工科,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23年新增区块链工程专业,并纳入招生计划。2023年10月,在全国区块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广州华立学院获选为全国区块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1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空间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广州华立学院获选为网络空间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同月获选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03、专业介绍

招生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能力,具备软件工程师基本专业素养,熟练掌握各类软件技术与开发工具,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MySQL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软件项目管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软件测试等。

重要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嵌入式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Linux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视觉、Java软件开发实战、Web前端开发、创新性应用实践、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维等。

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了一批适应于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包括大数据基础实验室、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还包括计算机软件综合实验室。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其中发展了多家优质实习基地,包括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戴尔公司、广州市睿盟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轩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万维图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一诺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市熠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汇讯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专业特色:本专业于2017年立项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充分依托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所和嵌入式众创空间,在专业范围内实施本科导师制改革试点,每年从大一新生中吸纳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众创实验室或控制技术研究所,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本专业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间产业学院:如讯方产业学院、百度和万维图产业学院、广东拓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学院,其中,学院与讯方产业学院进行HCIA、 ICT考证培训,实践实习和就业一条龙服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中心,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需要。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百度在广东省高校唯一授牌建设的实验室。开展认证培训,把专业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把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

技能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华为ICT相关证书,阿里与百度相关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相关证书、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等。

就业领域:1.适合在科技、信息、教育、通信、IT、电子、金融等行业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2.就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3.能够胜任政府机关、科研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计算机相关的科研、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

网络工程

专业解读:网络工程专业致力于以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本科教育,覆盖广泛的社会需求,旨在建立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科专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满足各行各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塑造出具备卓越职业素养的人才。他们将能够胜任网络工程规划、网络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评估与防御以及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多方面工作。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和机构中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骨干,他们将成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基本人文素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网络工程专业基本知识与方法,具有网络工程专业思想与工程意识,具有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分析与测试、运行与管理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网络工程各应用领域的设计、研发、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讯方技术产业学院、智能网络研究所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机制。2021年获批预备华为ICT学院。学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职称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华为ICT认证培训,考取华为数通、云计算等方向证书。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深受学生欢迎。往届学生参加华为ICT大赛、“讯方杯”大赛、“蓝桥杯”大赛和“挑战杯”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屡获佳绩,在2021-2023年华为ICT大赛获省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三等奖。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若干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读,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下,能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考取华为HCIE证书

荣获2022年中国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广东省一等奖

同时专业贯彻学校的“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了包括讯方产业学院、百度和万维图产业学院、广东拓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学院的三家产业学院。开展认证培训,把专业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把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

主要课程: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MySQL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机器学习、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互联网协议分析、网络管理、无线网络、分布式系统、物联网技术、HCIA认证培训、网络工程项目管理、Web前端开发。

实验室建设:本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有智能网络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光纤)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竞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广州视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学生每年就业率达100% ,受到行业领域的一致好评。

就业领域:1.适合在科技、信息、通信、IT、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处理和安全保障及应用等工作;2.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从事网络安全分析和设计、网络安全维护。4.从事网络系统运维。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解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教育部为落实构建《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研发与应用的实践能力,满足各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致力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使学生成长为企业和机构中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骨干,为当前社会输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统计学与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大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技能,熟悉大数据应用相关实际问题背景,具备研发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性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开拓意识,能够从事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系统设计和大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国家大数据战略需求和国际数据科学技术前沿,现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实验室建设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可满足日常教学与科研需要。充分依托合作企业,实验课程主要特点是突出工业级平台,实验室所使用的大数据平台与阿里云企业级所使用的大数据平台相一致。在专业范围内实施本科导师制改革试点,每年吸纳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本专业教师依托校属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师及学生,近三年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4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12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科技文章70多篇,其中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SCI、EI、ISTP检索20余篇。

主要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MySQL数据库原理、多元统计分析、Linux操作系统、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处理、Hadoop大数据技术、分布式系统、Spark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R语言编程技术等。

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实验、MySQL数据库原理、Linux操作系统实验、Hadoop大数据技术实验、Spark大数据技术实验、Python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大数据应用开发项目实践、数据挖掘分析与可视化综合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维等。

实验室建设:本专业与行业技术领先企业阿里云合作,建设了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需要的创新型实验室,实验室设计理念重点突出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先进技术和混合云的教学模式,包括大数据基础实验室、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计算机软件综合实训室

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适应我院“3+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其中发展了多个优质实习基地,如:阿里云、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深圳市迅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拓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汇融云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广州睿盟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轩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小聪软件有限公司、深圳市汛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习单位。

就业领域:适合在政府机构、企业、公司等从事大数据管理、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类岗位如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高级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专家、大数据挖掘师、大数据算法师等,管理类岗位如大数据平台产品经理、大数据平台运营经理等。

技能证书: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华为ICT、DAMA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认证、 阿里相关行业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相关证书。

区块链工程

专业解读: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

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如果说蒸汽机释放了人们的生产力,电力解决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那么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彻底改变整 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其应用领域包括: 金融领域、保险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数字版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由此可看出,区块链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就业领域是比较广阔的。

该专业旨在应对社会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面向区块链产业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区块链技术基本理论和区块链项目开发方法,具有区块链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区块链项目管理与实施能力和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信息搜索分析的职业素质,具备在未来成为区块链行业骨干,在区块链项目系统设计开发、区块链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服务等领域发挥创新纽带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本专业以现有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跨学科优质师资队伍,打造一流课程、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依照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以现代化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把区块链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产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金融工程为应用,系统掌握区块链技术基本理论和区块链项目开发方法。具备区块链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区块链项目管理、实施、运行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金融行业、科研部门、相关企业等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特色:对标本科国家质量标准,以产业、行业需求能力为导向,引入行业、企业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广东省学分制改革、学校办学定位和学院特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思政通识课程、自然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4个主要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课程资源,增加专业与工程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行业新技术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等,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宽度,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突出新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以培养结果为导向,课程设置上突出新技术课程,在新技术课程内容上突出区块链应用场景,在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方面,开展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培养,突出区块链基础理论与专业学科理论的融合,突出区块链技术开发、区块链应用实践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区块链导论、Python程序设计、Go程序设计、区块链技术原理、数据结构、MySQL数据库原理、智能合约设计与开发、分布式系统、现代密码学、超级账本开发技术与应用、区块链应用开发、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等。

课堂教学特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课程体系。

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MySQL数据库原理实验、Linux操作系统实验、智能合约技术与开发实验、超级账本开发技术与应用实验、区块链综合项目实践、区块链应用开发实战、计算机视觉、智能系统、区块链底层开发实践、Web前端开发、Dapp应用开发、Java软件开发实战、创新性应用实践、软件测试、Go语言开发实战等。

实验室建设: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新工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建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心、智能网络实验室、智能创新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DBE区块链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等,满足了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类比赛实训场地。通过校企合作,依托新道科技在区块链领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经验,改革我院区块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优质实践实验软硬件资源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区块链开发实验室,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区块链开发人才有重要支撑作用。

产学合作特色:全面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区块链工程专业定位,主动适应广东省数字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学以致用,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及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与用友旗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翰智软件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等1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合作,确保学生实习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产学特色:本专业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教育资源,开设了若干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的课程供学生修读。在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研究外,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区块链研发、区块链应用架构设计、区块链测试、智能合约开发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贯彻学校的“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把专业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把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衷。

技能证书:智能合约开发工程师、安全研发工程师、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运维工程师、区块链应用架构师、应用开发工程师、区块链金融行业工程师等。

就业领域: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的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金融、物流、社会治理等高新技术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技术维护及相关管理等工作。如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创新企业、保险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数字版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行业,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与网络设计与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区块链开发、超级账本开发、Corda开发、仲裁开发等。

【产教融合】为加强新工科专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学院与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业学院:如讯方技术产业学院、百度和万维图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其中,学院与讯方技术产业学院开展华为认证培训,企业提供实践实习和就业一站式服务。通过开展华为ICT认证培训,把专业发展与行业紧密结合,把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进一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04、优秀学子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马一善

年级:2020级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获奖经历:一星志愿者称号增城区青少年宫升旗仪式和广东省国旗护卫队省二等奖广东省攀登计划,校奖19余项2021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应用大赛一等奖2021 第六届“挑战杯”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竟赛中荣获三等奖2021 “俊发杯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2021 校运会100米、200米、4x100米3项冠军;优秀共青团员2021 优秀学生骨干2021 优秀团务工作者2022 广州华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022 “建行杯”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桐奖2022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组》中荣获银奖2022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组)中荣获铜奖2022 第二届心上的中国'全国大学生525心理知识大赛一等奖2022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中获C类三等奖2022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知识竞赛一等奖2022 广州华立学院优秀学生一等奖2022 广州华立学院体育竞赛奖2022 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 广州华立学院大学生年度人物2023 全国大学生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一等奖2023 第三届“应急科普华夏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竞赛一等奖

郑杰涛

年级:2020级

专业:网络工程

获奖经历:2023年华为ICT大赛广东省一等奖2022华为ICT大赛2022-2023广东省实践赛道本科组一等奖2022年蓝桥杯广东省一等奖2022年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优秀奖2021年蓝桥杯广东省三等奖2023年蓝桥杯广东省二等奖2023年“讯方杯”华南赛区选拔赛一等奖2021年获校级专业及科技竞赛奖2022年校级优秀学生二等奖2022年获校级学业优秀二等2021年校级优秀学生二等奖2021年获校级学业优秀二等奖2021年华为HCIP网络工程师证书2022年国家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证书。

郭战捷

年级:2021级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获奖经历:2022 蓝天义工协会医疗知识竞赛一等奖;2022 广州华立学院学业优秀一等奖;2022 广州华立学院优秀学生一等奖;2022 第三届高等院校数学能力挑战赛初赛优秀奖;2022 第五届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应用大赛(C语言)优秀奖;2022 全国大学生英语语法竞赛初赛(非英语专业组)三等奖;2022 2022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大赛优秀作品奖;2022 全国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知识竞赛英语赛项一等奖;2022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优秀干事;2023计算机工程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优秀干部;2023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2023 第八届读书月活动之“图书馆资源利用”知识竞赛“优秀奖”;2023 全国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知识竞赛英语赛项一等奖;2023 首届大学生算法大赛二等奖;2023 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

钟焯乾

年级:2020级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广州华立学院首位获得华为HCIE专家级云计算工程师资质认证的在校生,所考取的HCIE专家级工程师资质认证,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中排名第23674位。HCIE,英文全称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中文指华为认证ICT专家,是华为认证体系中最高级别的ICT技术认证。HCIE认证作为业内金字招牌备受业界认可,通过HCIE考试的考生被赋予全球唯一且终身HCIE编码。

2023届计算机学院部分学生考研升学统计表

0 阅读:16

名校头条

简介:分享有价值的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