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叨叨的人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积极依然 2024-06-07 06:19:13

修行真正做的,并不是改造这个世界、改变他人,而是完善自身的心性修养,超越充满贪嗔烦恼的狭隘凡夫心,学会接纳、包容、随缘、慈悲的智者之心。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

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

·

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

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佛法是圆的,是可以权宜变通的,并不是有棱有角的,总是要宽怀大度,自身立场没有过失,别人要怎样,那是别人的作为了,与己无关。

安忍,不是用坚毅对抗困境,用麻木承受违缘,而是以智慧调和内心,柔顺心境,不嗔不怨。

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抱着愿意吃苦的心态,愿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亏,不畏艰苦,则照样会进步。

01

没有垃圾的人 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该努力地反省:不是别人垃圾,而是我们的心充满了种种烦恼的垃圾,不可排解。

我们所谓的“伸张正义”,其实只是自己内心垃圾的一种发泄和倾倒,不是真正的伸张正义。我们还是回到前面这个问题上——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传统文化里面有一句话说:小人看人皆小人,君子看人皆君子。佛法里面也有一句同样的话:佛看一切众生,众生皆是佛,众生看佛,佛亦是众生。

这也是《楞严经》里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的认知和判断,都来自我们的心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我们就会对外在的事物作出什么样的判断、理解,我们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如此而已。

02

遇到不顺,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或不公,我们该怎么办呢?佛法识得这个道理,强调修行人要学会修忍辱,不管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学会安忍。

所谓的安忍,大家也不要意会错了,认为一味的退让、一味的消极那就是忍辱。

佛门说的安忍有三种忍:一种是生忍,一种是法忍,第三种是无生法忍。

01、生忍

生忍,就是要安忍众生种种不清净和烦恼的行为。经典里面说:纵此大地满恶人,亦应坚持高尚行。

我们不管身边、眼中的众生有多么恶劣,我们自己要做个高尚的人,我们自己要往上看,往上走,我们不要跟他计较。当我们遇到无理伤害的时候,要安忍众生种种的恶劣行为。这叫生忍。

02、法忍

法忍,就是我们对世间这些所谓的别人眼中的恶劣现象,已经看平了,看淡了,为什么看平、看淡了?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所起,万般不由人。

所以佛法这种慈悲和智慧,融合在一起,就是智悲双运,我们就会对众生产生怜悯和理解,而接纳他们,而能够忍受他们种种恶劣的行为。这是法忍。

03、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我对这一切现象,完全不会起任何的分别念,识得一切都是唯心所现,世间的善恶只是心所显现的境界而已,再不会起心动念,再不会有这种凡夫众生的分别、执着。

众生从无始以来,内心充满着种种烦恼,他自己作不了主,他被烦恼所驱使的不得自在、不得做主,这样可怜的众生,我们不应该对他生起恶念。

其实,这个有漏的世间充满了不圆满,每个人在未成佛觉醒之前,难以真正完美。正因为如此,才有修行的必要和可能。

修行真正做的,并不是改造这个世界、改变他人,而是完善自身的心性修养,超越充满贪嗔烦恼的狭隘凡夫心,学会接纳、包容、随缘、慈悲的智者之心。

生气,百害而无一益,与其生气,不如历事练心,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只要摘下这片,无始以来遮挡在觉性前的“树叶”,我们将能看到另一番广阔天地。

正如丰子恺先生曾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因此,我们才会有幸听到寒山禅师与拾得禅师的这番清凉法语: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我将如何处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勿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佛门之法所传承下来的,利益众生、悯念众生的慈悲精神的体现。

我们期许每个人都能够从慈悲心的培养开始,以济世之心去成长,将佛陀的精神实践于身边的点滴之行。如此,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已然不远矣。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