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新剧《云之羽》开播几天,不出所料,讨论度挺高。
虽然导演是“顾晓声”,大家一致默认,这是因为郭敬明这几年不能署自己本名,化名顾晓声,意为“郭小四”。
对剧集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
一方面,豆瓣对剧情差评一大把,“不会讲故事、ppt式电视剧、古装版小时代。”
另一方面,#郭敬明审美#反复登上热搜,似乎成为一个跟他深度绑定的卖点。
《云之羽》的热度也突破了9000,热度值爱奇艺排名第一。
在意剧情的人对他弃如敝履,在乎审美的人又将他奉如圭臬,有些人啊,你还真是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
郭敬明,一个神奇的存在。
郭敬明新剧开播,
审美第一剧情最后
早在《云之羽》开播前几个月,就靠演员海报刷了一波热度,当时的讨论一如既往地集中在“郭敬明审美”。
的确,这样的虞书欣跟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样,张凌赫看起来也要帅出新高度。
拉满了几个月的期待,《云之羽》一开播,大家就迫不及待去检验结果。
比起剧情好不好,大家更关心的是,服化道行吗,场景美不美,郭敬明吹了很久的审美,是不是真能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就连一向对郭敬明丝毫不感兴趣的s,也第一时间赶去观摩审判了两集。
乍一看,是一副有质感的卖相,色调比较暗,满足粉丝爱吹的“电影感”。
仔细看,虞书欣虽然瘦了不少,有些时候也被他拍得轮廓很不流畅。
张凌赫呢,嘴巴一直也闭不上,帅气值还比不上之前的长珩仙君。
多看一会,问题更大,郭敬明对古装的审美,疑似倭风。
人跪坐在地板上,容易让人想起日式。
男演员头饰、女主发型也很日式。
甚至连布景图,都被怀疑是富士山旭日。
剧里宫家无处不在的家徽,也是日本氏族才有的特定文化。
很多网友直接在官博下要求下架《云之羽》。
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云之羽》不是倭风,本来日本很多文化元素都源自于中国,剧里很多看似日式的行为也有我国古代历史参考。
布景图不是日本富士山,而是我们的日出东方图。
剧里的服饰其实不是日式,更接近两汉魏晋风。
总之,大家对这部剧的关注点很一致,“郭敬明仅剩的这点所谓审美,还行不行了?”
s审判2集之后的结论是,真的很难看下去。
郭小四还是郭小四,一如既往地无师自通自成一派。
为了体现所谓悬疑感,在剧情上他可能自己也感觉不太能调动观众,就在全剧使用了铺天盖地的bgm,完全无法让人安静一秒。
这种bgm不要钱的用法,在抖音短视频里,都相当罕见。
为了拍出人物的美感,郭敬明常常毫无理由地怼脸放慢镜头,问就是唯美。
而打着悬疑名号的剧情,又过于幼稚简单,让杀手组织无锋派几个杀手伪装成候选新娘,混入江湖大派宫家,一点点事就讲了几集。
光是无锋要故意把有杀手的消息放给宫家,就用不同角度来来回回解释了半天。也不知是导演对自己讲故事的能力不自信,还是对观众的智商不自信。
开篇信息量太少,导致观众看得兴致缺缺,对后续剧情都失去了期待。
看悬疑剧没有期待,好比看偶像剧没有爱情,简直百无聊赖。
把电视剧当成ppt和mv来拍,真的合理吗?
可现实却有点打脸,看剧情给他打一星的人虽多,看审美就给他打五星的也不少。
审美放第一,剧情放最后。郭氏准则这次也精准拿捏了受众。
郭氏审美,
怎么做到高级又低级的?
处处透露着自恋和刻意的郭氏审美,为什么还是拥有了受众?
《小时代》系列卖得最火的那几年,郭敬明也是叫座不叫好。
一边是无数少男少女携手去电影院怀念青春,一边是无数成年人羞耻地试图忘记自己年轻时追过《小时代》的事。
这几年流行影视剧复古潮,《甄嬛传》火了十年,甄学十级学者只增不减,《小时代》的“发烂、发臭……”“林萧你……”也都成了名梗。
有人甚至年年给顾里过起了生日。
洒狗血的《小时代》,经过十年的发酵,成了另一个维度上的“经典作品”。
大家回想起来,电影虽烂,作为一部时尚剧,在服装上,郭导还是用足了心。
116分钟的电影,他足足塞进去七八十个名牌,每个场景演员都要换一套衣服。连当时早就是大明星的杨幂,都声称自己爱逛剧组服装间。
片尾长达7分钟的品牌致谢,更是至今无人超越。
当时的用力过猛,现在也成了郭氏独一份。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国内简陋的影视制作。
古装丑男、抠图、五毛特效,都让观众觉得被糊弄。
而颜值党是永远客观存在,且数量不小的一群人。国内影视剧行业近些年急功近利,在审美方面付诸的功夫太少了,一直在倒退,市场空缺大,颜值党没肉吃。
郭敬明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空缺。
郭敬明也对自己的审美很有信心,会花功夫和成本把它包装成一个主要卖点。
早在2013年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郭敬明就说过:“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我的审美很准,不能说好,因为审美没有好坏差别。审美准的意思是说,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然后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
他把自己的受众精准拿捏,你们不就是喜欢华丽精致和唯美嘛,帅哥美女管够,服装置景预算给够。
理论很完整,可为什么,郭氏审美看似高级,又给人低级感?
为了拍有钱人的世界,他只能句句必带lv爱马仕,为了体现古装质感,他只能色调调到最暗,人物带风出场。
刻意在审美上花功夫,迎合受众,并不完全是郭敬明自嗨。曾经于正就靠《延禧攻略》里的审美大火一把,带爆了莫兰迪色系。
但后来于正故技重施,在《玉楼春》上也下了很多功夫,花了半年搭建1200余平米的实景,光剧中人物服装就准备了2400套,服装融入顾绣、洒地绣等多种经典绣法。
最终《玉楼春》却只获得了豆瓣4.7的成绩,热度值也一般。
审美于影视剧,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于正搞错了逻辑,观众称赞《延禧攻略》审美的前提,是剧情看得下去。
服化道是服务于剧集的道具,剧情和人物才是灵魂。没有灵魂,再美的服化道,也只是自嗨。
我们永远喜欢87版《红楼梦》,不仅仅因为人物形象贴切,更因为演员演得好,剧情耐看。
我们能忍受以前tvb的简陋置景,五毛特效的武侠,也是因为演员靠演技和剧情就让我们相信了一切。
如今的郭敬明也陷入了于正的逻辑不可自拔,自以为拿捏了一群颜值党,在审美上迎合他们,就能占据市场。
从营销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个卖点,但电视剧不是ppt,更不是mv和短视频,观众需要强刺激,更需要和剧情一起细水长流的信心。
把电视剧当ppt拍,再高级的审美也有种孤芳自赏的低级感,脱离了剧情和故事,就像无源之水,无法和观众达成共振。
大胆的爱吧!自己的事儿别在意别人,但是你发出来恶心我还推送,就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