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时代,中国企业出海有了新模范、新变量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1-22 18:15:20

01

在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

对于新一届的美国政府,全球的产业界都出现了一些担忧,认为他的第二个任期,全球贸易会进一步朝着“逆全球化”方向前行。

特别是中美之间在贸易、科技、企业上的摩擦,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经济力量重心发生转移和竞争的表现。

美国希望制造业回流,而中国企业经过多年耕耘之后,也渴望完成产业升级,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科技领域和产业链链主方向发展。

同时,对中国企业来说,一个现实原因是随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溢出,内部竞争激烈。

所以,扬起海帆向外走,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也是2025年中国企业至关重要的主题。

02

目前,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在出海的道路上,给我们展示了海外市场的潜力和机遇。

我们以汽车产业为例,在燃油车时代,德系、日系以及美系车企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

但是,随着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弯道超车,国产自主品牌开始在国内市场进行竞争,完成了对燃油车50%的替代,诞生出了像比亚迪这样的年销量超过427万辆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仍然处于一个空白期,用户对于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接受程度比较高,但缺少合适的产品。

即便是日本这样拥有丰田、日产的汽车巨子,本土巨头对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依旧非常缓慢。

这给了中国车企关键的进入机会点。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日本2024年国内纯电汽车销量排名中,日本本土车企普遍出现了大幅下滑。

刚刚进入日本市场一年的比亚迪,反而在日本本土超越了丰田,增长超过54%。

类似的情况也在其他海外市场出现,2021年,比亚迪开始乘用车出海计划,2022年还只是出口了5.6万辆。

但2024年,出口量就来到了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车企第一。

所以,自身拥有核心技术,结合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获得更大的增长。

类似的还有我们的老学员名创优品,截至2024年9月,名创优品的营收122.8亿,同比增长22.8%,净利润19.2亿,同比增长13.7%,毛利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4.1%。

增长的主要来源其实并不在国内市场,而是在海外。

名创优品在内地的门店收入增长了11.8%,对比门店数量增长14.7%,单店销售能力反而比2023年下降了。

但是,名创优品在海外的收入增长了41.5%,对比海外门店数量增长22.5%,单店销售能力大大增长,海外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37%,这也是毛利率提高的核心。

所以,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事实:

在国内市场充分竞争出来的企业,通过国内市场的培育和改进,在产品、技术、包括在供应链上都构建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效率。

从内卷到外卷中,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让人惊喜,他们并不比海外老牌企业要弱,也不是靠廉价去获得市场,而是用自己的能力拿到更多的订单和更高的利润。

这也是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坚定出海的信心,海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海外的用户同样也有升级换代的需求,中国企业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03

当然,今天的出海也要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

在上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在大多数时期都是贴牌、代工的身份参与全球贸易,在价值链处于底层。

但今天,更多的中国企业是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进行出海。

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安全”。

我们这所说的安全,既包括政治环境,也有不同国家的国情。

比如在特朗普上任后,必然会对中国企业和产业增加关税,区别只在于是对全球国家都加税,中国加得最多,还是在于只给中国产品加关税。

同时,发达国家,比如说欧盟在2024年就多次发起对中国品牌的反倾销调查。

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去直接畅通的商品交易就需要绕道出海,或者是去到人家本土进行制造和生产。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一些领域,特别是中国企业占据优势的领域,很难像过去一样进行简单的产品出海,而是需要产业出海,在海外建厂投资,去当地服务客户。

虽然这样会抬高成本,出现重复建设,但纵观今天的跨国企业,其实都需要迈出这一步,维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过程,在当地找到合作伙伴,进行本地化经营,才能拓展海外的市场空间。

当然,发达国家的钱不好赚,发展中国家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就像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挖矿,结果被当地武装掠夺了3.2吨黄金,小米在印度卖手机,结果被印度政府要求罚款5.36亿,包括在2023年,印度同样以税费缴纳不足,罚款比亚迪6340万。

所以,中国企业出海,特别是制造业出海是一个机会,

但是,所有企业都应该适应一个新变化,根据自己所在产业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目的地的产业政策和政治环境来重新布局。

底层逻辑是以自身产品技术能力和品牌能力为基础,以安全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出海地区。

对于资源、资金相对充裕的企业来说,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把商品输出转向品牌输出、模式输出,不仅要带去产品,更要带去品牌和消费方式,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本地化经营是实现互利共生的重要前提。

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更长周期地耕耘和投入。

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跟随国内的链主企业,给他们做配套从而进入到其他国家的市场,逐步熟悉和了解,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全域营销在海外进行布局,特别是跟进TK、油管这些海外社交平台,把国内的全域营销布局的经验和方法论进行复盘和提炼,复制到海外平台。

把获取客户的范围放大到全球,打磨自己的品牌,展示自己的产品优势,沉淀出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主动吸引海外客户的直接询盘。

在特朗普的2.0时代,全球贸易可能会更加动荡,但越动荡,越需要我们跳出既有规则进行创新,成为全球产业变化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0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