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也有一些特殊的体制,比如内阁,这些大学士,就相当于其他朝的宰相,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负责决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职位,除此之外,他们还建立了御马监等太监掌握军事力量,一个是防备北方的九边,一个是南北二京。锦衣卫在整个大明的统治下,从北方的高丽,一直到东方的岛国,都有他们的影子,到了后来,他们和东厂一样,都是为了保护皇室,对抗朝廷,最终随着大明的覆灭而覆灭,而这个忠于皇室的组织,也曾经被取消过两次,不过最终的结局都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人会觉得不可惜。
首先,锦衣卫最早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最初的目的是保护皇宫,抓捕犯人,因为一些犯人比较特别,不适合在大理寺或者刑部,于是就建立了一座诏狱,这座监牢就是专门用来囚禁犯人的,而锦衣卫也从上直卫中脱离出来,单独成军,也是皇帝的贴身军队。事实上,在锦衣卫成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一直到胡惟庸的事情曝光。胡惟庸乃是继李善长后继任的丞相,虽然没有李善长那样的能力,但是他喜好权力,专横霸道,而且还结党营私,就算是刘伯温的死,也与他脱不了干系,所以朱元璋才不能忍受,而锦衣卫正是因为这个案件而成名,一动手,就是地动山摇,震动了整个大明朝,最初的界定,就是不尊重皇室,私自结党营私,到了最后,竟然演变成了造反,涉及到一个公爵,二十几个侯爵,其中还有一个李善长,还有一个李善长,从那以后,锦衣卫越发的猖狂,仗着朱元璋对他的信赖,忌惮他的功臣勋贵,所以才会被他所害,最后暴露出来,锦衣卫的首任统领毛嵌,因为他被打入了地牢,为了平复百姓的愤怒,将其斩了,我认为这也是朱元璋的手段之一,所谓鸟尽弓藏,莫说毛镶,就是欺君罔上,就算是当年的锦衣卫,也不过如此而已,而且,当年的锦衣卫,就在处理蓝玉的时候,还在贪污受贿,所以,朱元璋决定取消锦衣卫,将刑罚和罚金交给了大理寺,让他们变成了普通百姓,不过,他们的信息都被记录在了黄色的卷宗里,再加上朱棣在北平暗中保存了他们,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组织。1393年,也就是蓝玉死后不久,皇帝朱允炆即将即位的时候,锦衣卫首次消失在大明的朝廷。
之后,便是四年的靖难之战,朱棣再度返回南京城,但朱棣在众多建文老将面前,却没有多少可用之兵,因此,他在一位幕僚的提议下,又重启了老爹的御用体系——锦衣卫。以纪纲为统领,凭借着《黄册》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组建了锦衣卫统领,在没有百户所、千户的情况下,锦衣卫的势力再次达到了巅峰,而且比以前还要强大,但这都是得到了皇权的特赦,他们不受朝堂约束,直接向皇上汇报,监督官员,监督民众,扞卫皇权,这是锦衣卫二次崛起,朱棣生性多疑,而纪纲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两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最终朱棣将他丢了出来,将他斩杀,可见锦衣卫统领的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职位。说不定君王会认为你没用,会将你斩杀。如果做的好,但有很大的危险,那就是斩首。
朱棣为了控制锦衣卫,又想要在皇宫里有一个可以控制的组织,所以在永乐十八年,他成立了一个与锦衣卫竞争的组织,东厂比锦衣卫更受皇上的信赖,负责看门,负责收钱的官员都是从东厂调来的,不过他们的实力比起锦衣卫要强上许多。但因为陛下的刻意维护,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双方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并没有真正的威胁到陛下的权威。后来的几代帝王,也都沿袭着这个惯例,历代的东厂提督,都是皇上的亲信,一直到了成化,朱祁镇之子,他年轻的时候在皇宫里担惊受怕,所以对锦衣卫和东厂并不是很有信心,后来在万贵妃的怂恿下,他很相信汪直,才成立了西厂,也算是风光了一段时间,后来也就销声匿迹了。萧秉在弘治时期,就是锦衣卫与东厂之间的一种和谐竞争,弘治时期,朱厚照将锦衣卫的权力推向了巅峰,此时刘瑾执掌大权,号称“立皇帝”,但朱厚照还让他坐坐自己的位置上,所以嘉靖时期,才有了文官联合打压隆庆和万历时期。隆庆还好,在他之前,锦衣卫都是听从宰相张居正的号令,可以看出文官的势力很大,但这也是因为皇帝年纪小,在他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先不说他的寿元,光是天启帝,天启过后,就是崇祯,崇祯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是驼思恭,骆思敬驼养性是他的亲生父亲,所以到了吴孟明已经名存实亡。相比于朱元璋的偏激,他觉得锦衣卫太过狂妄,必须要铲除,而崇祯却听从了东林大臣的建议,斩断了自己的一条手臂,先是杀死了魏忠贤,灭了东厂,然后又将锦衣卫给废了,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眼线,没有给朝廷提供任何的资金,朝廷百官也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所以,他才会觉得朝廷真的很穷,所以,他一直生活在皇宫之中节衣缩食,连京城的灯红酒绿都见不到,这一点,他与朱元璋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