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期间,国民党第60军的指挥官曾泽生发现自己身处长春城内,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局。
这支历经抗日战火洗礼的滇军精英部队,最终将走向何方?曾军长作出了一个关键决定——选择起义,归顺政府。
不过,起义行动结束后,随即浮现出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在60军整体转变为解放军第50军后,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一职,政委则由徐文烈出任。然而,有一个重要岗位尚未确定人选,那就是副军长的职位依然空缺。
消息抵达西柏坡后,毛泽东静默思考了片刻,随后突然发问:“
提及毛主席所指的这位人物及其与50军的关联,其故事需追溯至1929年。这位人物究竟是谁?他与50军之间究竟有何种际遇?这一切的源头,要回到那一年。
1929年12月,位于江西永新县的九陂山区,一位28岁的国军排长,名叫叶长庚,他站在红5军的指挥部门口,以十分规范的姿势行军礼。
他后面跟着22名战士,携带着8把汉阳步枪以及两架马克沁重型机枪。
那位体格健壮的国民党军队排长摘下了军帽,对着前来迎接的红五军军长彭德怀,高声喊出了自己的决心与誓言。
叶长庚的决定投诚并非出于一时的情感冲动。在他年仅15岁,开始作为铁匠学徒的日子里,他就已经因为亲眼见到地主欺压无法偿还租金的农民,而内心充满了愤慨。
经历旧社会的阴霾,他内心深处早已播下了抗争的幼苗。
随后,他加入了国民党的部队,然而,他并未察觉到这支军队与那些军阀势力有何本质区别。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叶长庚所在的军队曾在湖南浏阳作短暂休整。那时,他与当地的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了联系。
目睹农民们积极性极高的情况后,他的观念逐渐产生了转变。
1929年,叶长庚驻守江西时,秘密搜集有关红军的宣传材料。经过分析,他意识到红军在当地深得民心,是切实为民众利益奋斗的军队。
因此,他逐渐萌生了投降的想法。然而,叶长庚心中仍有疑虑,毕竟他曾与红军交战,对方是否会接纳他成为一员?
此外,国民党的军队散布言论,声称某种情况,这给他造成了相当大的担忧。
然而,他通过某些途径得知,红军对待俘虏的政策十分宽容,非但不杀害,而且还允许携带武器投降的人员继续担任原有职务。
叶长庚对国军间频繁上演的欺诈与算计早已心生不满,他深知他们惯于散布不实信息来误导众人。
之后,他与麾下的二十余名同伴经过一番商议,毅然选择携带武器投降。因此,发生了之前提及的那一场景。
对于叶长庚决定归顺红军,红军方面无疑感到十分欣慰。
特别是那两架马克沁重型机关枪,简直是价值连城的装备。
邓萍,当时红5军的参谋长,回忆道,那两门大炮配备了所有必要的附件,枪管光洁如新,显然经过了良好的维护与保养。
叶长庚特别强调,那两挺机枪曾在南昌会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保存了详尽的操作与维护文档。
当时,红五军的指挥官彭德怀对叶长庚给予了高度关注。他立即作出决定,依据红军的规定,给予叶长庚250块银元的奖励。
那时,这是一大笔钱,等同于上海技术劳动者五年的收入。
然而,这位曾身为铁匠的男子坚决拒绝接受。叶长庚坦言,若他意在钱财,大可将机枪售予民团更为直接。
自那以后,叶长庚担任了红军机枪连的指挥官。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
1930年初次反围剿行动中,他部署队伍于龙岗地区埋伏,凭借精确的火力控制,有效阻止了国民党军18师前锋的推进,对成功捕获张辉瓒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战争岁月里,他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并且也参与了大规模的百团战役。
然而,由于在后期他主要投身于幕僚职责,并且展现出谦逊的品质,这位携带重机枪归顺的人员,直到1945年,依旧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一职。
聂荣臻老将军在晚年时分提及,叶长庚曾有三次晋升机会却都婉言谢绝,他坚持认为这些机会应当留给年轻一代。
解放战争爆发之际,国共两党首先在东北地区展开了争夺战。国民党方面,第60军被部署至该地区参与战斗。
自1927年部队成立以来,云南军队便因其勇猛无畏而闻名。在抗日战争期间,第60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奋勇杀敌,坚守禹王山阵地,即便伤亡人数超过半数,仍坚持战斗,毫不退缩。
然而,他们在国民党内部遭受了严重的偏见对待。内战一旦开始,这支队伍被强行派遣至东北前线,充当了牺牲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甚至未能获得应有的军需物资和补给。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的斗志显著下降。60军的指挥官曾泽生,心中一度怀揣着报效国家的志向。然而,东北战场的实际情况却令他深感沮丧。
相邻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依赖空投补给的大饼为食,相比之下,自己的部下却连酒糟这样的粗食都难以获得。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萌生了其他念头。
因此,我方东北部门利用这一冲突点,借助隐蔽党员刘浩等人的努力,成功推动了第60军的反叛行动。
此次行动,促使长春城和平地回归民众掌控,然而,关于副军长的职位人选,依旧尚未确定。
此时,毛泽东主席脑海中浮现出了叶长庚的名字。叶长庚已在革命组织中服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政治觉悟很高。
当50军改编初成,队伍内部尚存不稳之际,安排一位兼具国军经历与能力出众的将领前去统领,益处颇为显著。
不久之后,叶长庚被直接调任至第50军,担任副军长一职。对于这一人事变动,第50军内部存在不少异议。
白肇学,原182师的师长,私下里表达了他的不满,他觉得副军长的职位理应属于自己。
然而,叶长庚甫一到岗,即在会议上公开了他的工作背景。他微笑着表示:“诸位现今的位置是凭借贡献赢得的,而我则是靠着重型机枪的陪伴得来的。”
一句轻松的调侃,有效缓和了现场的紧张氛围,同时也让那些心存质疑的人无言以对。叶长庚的职责重心,在于政治活动与管理事务。
1949年1月,50军在向南方行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引起全军关注的事件:三名原属滇军的连长,因被指控私吞伙食费,遭到士兵检举。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连长非但没有接受调查,反而在众人面前对举报人实施了暴力。
叶长庚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应对方法。他首先组织军团及以上级别的军官,集体观看影片《白毛女》。
在触动听众情感共鸣的契机下,适时宣布决定,表示自那一刻起将“如此行动”。
阐述完新规定的内容,叶长庚率先行动起来,搬离了军官宿舍,并放弃了特殊的小灶餐饮,转而与士兵们共同生活,一同用餐。
观察到连副军长展现出高度的自我约束,50军中的那些自视甚高的将领们,纷纷选择了沉默,不再多言。
50军投身革命后,同样需要展开行动。不过,叶长庚在行动过程中十分注重策略与手段。
他从不举办批评指责的集会,而是安排“差异分析会议”,以探讨两个政党之间的不同之处。
此外,叶长庚在营地内发起了“真心话交流”活动,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即面对面交谈,向士兵们阐明他们为何而战、为谁统领、以及依靠何种力量赢得胜利。
此外,他采用演唱军旅歌曲这一常规手段,在无形中影响着士兵们。
因此,在50军的改编历程中,尽管遭遇了一些小挫折,但整体上保持了平稳态势。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燃起,第50军再次整装待发,奔赴朝鲜战场。初入战局,他们即与英国的坦克部队遭遇。
然而,五十名战士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成功实现了以血肉之躯战胜坦克的非凡成就。
不久,50军面临的专属挑战悄然而至。经历第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指挥官彭德怀预判美军可能会发起反击,因此决定在汉江区域构筑防御工事。
在这场防御作战中,第50师被部署在最前沿阵地。敌人发起反扑时,其猛烈的炮火一度使我方难以立足。
然而,叶长庚整编后的部队已焕然一新。在该部队中,148师的442团1营负责驻守白云山,成功抵御了美军25师上百次的进攻。
弹药告罄之际,士兵们转而利用铁铲、铁锤乃至石块,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
在这场战斗中,50军损失了1.3万名战士,但相应地,他们也消灭了敌军1.1万人,成功保卫了防线。战后,彭德怀动情地说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第50军的将士们经历了诸多波折,他们的历程远非平坦顺利。
然而,未曾听闻有人对那位副军长有过丝毫怨言。叶长庚成功地将革命的火种延续了下来。
面对主席的询问,他寻觅的不仅限于副军长这一职位的填补,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位能够继承革命初衷的继任者。
这位自嘲为“以枪换得副军长职位”的人,无疑是那支队伍的理想人选。
资料来源说明:
叶长庚少将生平简述——桐庐新闻发布于2011年6月9日叶长庚,作为一位开国少将,其事迹被广泛传颂。
2、叶长庚简介——基于公开资料整理叶长庚,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开国少将,同时也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的前任副主任。他在军事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这是对他为国家付出努力的认可。退役后,他转入了政治领域,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担任副主任一职,继续为地方的发展和治理贡献力量。以上信息是基于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整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