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为庆胜利,八路请人唱大戏,没听几句,台下的司令不由大怒…

寻梦在华北 2024-02-07 07:25:54

口琴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战斗频繁,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根据地军民能够团结一致地坚持下去,靠的是一股坚强的信念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是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泰西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已锻炼得更加成熟,经验不断丰富,懂军事,又懂政治;既能指挥打仗,又善于做政治工作。

刘贤权同志

做为一名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武工干部,他深知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越是斗争环境残酷、物质条件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而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抗日斗争的路线、方针、理论、政策、策略贯彻下去,使之深人人心,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所以,他在领导泰西地区抗日斗争的艰难岁月里,只要稍有间隙,就仔细阅读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和其它有关文件。一本《论持久战》他反复阅读,翻碎了’边,再用纸糊裱起来,反复思索领会。

他也很注意搜集报纸、书籍,只要打了胜仗,有了缴获,他的警卫员第一件事,就是到处为他收集报刊、书籍。他拿到手,立刻像着了迷一样,顾不得吃饭和休息,仔细阅读,从中了解事态信息,不断充实自己。

他也喜欢看历史和武侠小说,还在书上画些圈圈作标记。刘贤权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很喜欢音乐。

有一次战斗胜利后,他正抓紧时间读书,忽然听到了一阵悦耳的口琴声。

他不觉寻声而去,只见警卫员赵轩(赵子轩)正握着一只口琴在吹,虽然听不出调调,但声音还是蛮好听的,他从来没有学过音乐,也不懂乐理,但却被这充满磁性的美妙声音深深吸引了。

“小赵,你吹的什么?给我试试。”他欣喜地说。

警卫员一见首长要“试”,马上递了过来,说是口琴。

刘贤权一下子就迷了上了口琴,他居然可以用舌头打着拍子,用手控制回音吹出几首高低双音的抗日歌曲。

有时警卫战士也高兴地跟着唱。他学口琴无人指点,全是自己摸索,所以吹法与别人大不相同,是按毛笔字的顺序,从右向左排列音符,就是倒拿口琴,吹出曲调,直到晚年时还能给儿孙们吹出不少当年的老歌曲。

唱大戏

刘贤权一向待人和蔼,从不发脾气,但有一次他发了脾气。

那是在抗战末期,渤海军区一、三分区打了胜仗开联欢会,为了庆祝胜利,群众请来了个戏班子唱戏。

一听说有戏看,部队和群众早早地坐到了场子里,交头接耳地谈论着,盼望早点开演。

一分区司令员傅继泽同志早到几分钟。他因为开会,晚到了一会。

只见戏台上汽灯高悬,演员们唱得有板有眼,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警卫员赵轩给军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找了个空地方,他便悄悄席地而坐,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味了。

原来这出戏文里唱的是:“小燕向南飞,跑腿的无家可归……”

这出戏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庸俗,听了让人软绵绵的。

他实在听不下去了,站起来大喊一声:“停下来,不要唱了!唱什么小燕向南飞!乱弹琴!唱《打渔杀家》!”

于是,几分钟后“小燕向南飞”的软绵绵的声调,换成了《打渔杀家》高亢的旋律。

大家看杀了渔霸都高兴地鼓掌叫好。刘贤权也消了气,一直看到演出结束。

大家说第一次见刘司令发火。

资料来源:烽火网

刘贤权(1915年9月27日—1992年6月1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江西吉安人。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6月15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7岁。

搜索

0 阅读:24

寻梦在华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