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觉醒年代》开始在各大平台重播。68岁的毕彦君在剧中饰演的辜鸿铭令不少观众眼前一亮。有人称他为“爸爸专业户”,也有人尊称他为“老戏骨”,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中独树一帜。
现在的明星出门都恨不得全副武装,生怕被人认不出来。可毕彦君呢?他就悠然自得地住在老北京的大杂院里,随时和邻居们串门、吃饭、打招呼,一切都那么的简单。
没有经纪人跟着,也不炒作,过得很真实。
"做一个好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他爹给他上的最重要的一课。这句话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年代听起来很朴实,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从小就热爱表演的他,一直牢记着这句话,以此为根基,踏踏实实地走到今天。
家里的事,他都交由现任妻子打理。他的现任妻子是一名设计师出身,为了照顾家庭她选择了放弃工作。毕彦君非常感激她,并将所有的演出收入都交给她管理。
希望在有空的时候,多陪伴儿子,教导他尊重他人、不做坏事。
"演员嘛,演好戏就行了。"这是毕彦君常说的一句话。在这个靠流量说话的时代,他偏偏靠实力。
他没有花边新闻,也没有绯闻,只是简简单单地演戏。有些人可能会说他不会来事,但其实他只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这个大院里,邻居们都非常喜欢邀请他一起用餐,他也乐于接受这样的邀请。这样的生活,在旁人眼里或许平淡无奇,但对于他而言,这就是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
毕竟名利这东西,看的太重反而容易迷失自己,还不如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说在这个通过话题度与热搜维持生存的娱乐圈,毕彦君的活法是否算另类?但事实上,正是这种奇异的生存方式,使得人们觉得他十分珍贵。
2007年的春天,娱乐圈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曾经的"林黛玉"陈晓旭被确诊为乳腺癌。人们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以为这是网上的谣言。
而陈晓旭的丈夫毕彦君也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妻子竟然得了这样的病。
但是现实的残酷是无法避免的。那个曾有如兰气质的女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了皈依佛门。更加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在离去之前,她还特意给前夫毕彦君打了最后一通电话。
这通电话,让十年的感情和三年的婚姻全部化为无形。电话那头,陈晓旭的声音依然如旧,如同在鞍山话剧院的那段日子充满了岁月的回忆。
两人聊起过去的点滴,那些美好的记忆顿时涌上心头。
"你还记得你在鞍山话剧院的时光吗?"这句话一出,眼泪就控制不住了。那时候的陈晓旭,还是个爱躲在角落看书的小姑娘,谁能想到她后来会成为万人瞩目的林黛玉?然而,这个曾经的林黛玉如今却要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2007年5月13日,陈晓旭离世的消息传遍全国,无数人为此悲痛落泪。她,那个在《红楼梦》中被定格为青春记忆的女子,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听到这个消息,毕彦君心里的某个角落突然就空了。
你说这是不是命运的嘲弄呢?当年陈晓旭在《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林黛玉,然而她的人生却和角色如出一辙。一部戏成就了她,但也成为了她的枷锁。
林黛玉温和、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也对她的人生旅程产生了影响。
据传闻,陈晓旭选择在生命最后时刻联系毕彦君,是因为在她心里,那段十年的感情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鞍山话剧院是两人最甜蜜的回忆。
这通告别电话,不仅是对过往的道别,更是对那段纯真年代的告别。电话中没有怨恨,没有不舍,只有淡淡的惆怅和感慨。
这或许就是人生吧,再美好的故事,终究要走向结束。
鞍山话剧院里的青春
提及毕彦君与陈晓旭的故事,便不得不谈鞍山话剧院。年仅17岁的毕彦君,满怀着对表演的热爱,走进了这座剧院。起初,他只是一个干装台卸车杂活的小工,偶尔能在一些小角色中客串一下。
那时的毕彦君,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为了演好打斗戏,他在无人的时候偷偷练功,受点皮肉伤也毫不在意。他爹知道后,也没说他什么,只是叮嘱了句:"别打架惹事。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磨砺,他从群演晋升为话剧团的'台柱子'。"
机缘巧合之下,一次主演因生病没法上场,毕彦君勇敢地替补上场,演出了一场非常出色的戏。这次的表演让一众前辈们看到了他的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他的认真和较真精神让人们对他另眼相看。
在这时,14岁的陈晓旭来到了剧院,成为了一名报幕员。这个姑娘和其他人不同,总是安安静静的,喜欢躲在角落里读书。
那双水杏般的眼睛透出淡淡的忧郁,她最喜欢的书就是《红楼梦》。
陈晓旭引起了毕彦君的注意。在他看来,陈晓旭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孤独中带着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开始有更多的交流。
陈晓旭在毕彦君面前会露出如少女般的天真笑容。
那时候的毕彦君已经是话剧团里的红人,周围的姑娘们都对他有好感,但他的心里只有那个热爱《红楼梦》的小姑娘。
有人问他关于婚姻的问题,他笑着说:"我心里已经有人了,但是那姑娘还没长大。"
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有点老气横秋,但在那个年代,陈晓旭在台下认真报幕的神情却让毕彦君觉得特别温暖。
他们就是在这个话剧院里谱写出最美的青春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平凡的相处,但情感却慢慢加深。
在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的年代,这段感情显得非常珍贵。
谁能预料得到,这段起初在话剧院开始的故事,最终竟然会因为一部《红楼梦》而改变了方向?但无论如何,那段与鞍山话剧院共度的岁月,始终都是两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青春的每一天,看似普通,实则藏着动人的故事。
1983年,对于陈晓旭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当时,《红楼梦》剧组正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林黛玉一角,这个消息传到陈晓旭所在的鞍山话剧院时,她却显得有些犹豫。
看着父亲的境况,毕彦君心里感到十分焦急。
"难道你连为自己争取一次的勇气都没有吗?"这句带有些许激将意味的话,激起了陈晓旭内心的倔强。她拿起笔,用真诚的笔触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自荐信,还附上了自己创作的小诗《我是一朵柳絮》。
这一次,他的投资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理想的学费尽管丰满,可现实的学费却十分骨感。《红楼梦》让陈晓旭一炮走红,但是在光环之下,却藏着无法承受的压力。
拍摄期间的三年多,两人只能通过书信来维系感情。
毕彦君不仅在话剧团演出了《少帅传奇》,还一边上戏表演干部进修班学习。
但异地恋确实让人感到难熬。1989年,为了陪伴成名的妻子,毕彦君毅然决定辞去在鞍山话剧团的工作,来到北京闯荡。
他来的时候,满怀憧憬地以为能够终于和妻子团聚了。
有人知道毕彦君初到北京时,面临的是现实的残酷。他在北京没有人脉,没有背景,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到处找戏拍。而陈晓旭则已经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取得了一席之地,成为了真正的明星。
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当两个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许多事情也会跟着发生改变。陈晓旭因为《红楼梦》的走红,使她变得愈发敏感多疑。
毕彦君忙于四处寻找戏剧,因此无法顾及妻子的情绪。她常常会生闷气,他对此感到莫名其妙。
渐渐地,陈晓旭对婚姻的期望逐渐减少,开始对毕彦君的缺点变得挑剔。那个曾经在鞍山话剧院安静看书的女孩,似乎被林黛玉的性格同化了,变得多愁善感,患得患失。
最终,两个人没能超越现实的束缚,以“不合适”为借口结束了长达三年的婚姻。那些青涩的梦想,那些互相等待的岁月,终究敌不过现实生活的残酷考验。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戏如人生",陈晓旭在《红楼梦》中成功地演活了林黛玉一角,却在现实生活中陷入了角色的困境;而毕彦君虽然失去了婚姻,但在演艺事业上却开启了新的篇章。
毕彦君在演艺圈的转折点可以追溯到电视剧《大宅门》里的白颖轩这个角色。当时,这个角色吸引了众多一线明星前来试镜,然而最后的胜出者却是默默无闻的毕彦君。
这个角色的演出,让观众深深记住了这位视戏如命的老戏骨。
你觉得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并不是,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在这个看重流量的时代,他从不炒作,不需要经纪人,有合适的角色就接,没有的话就在家陪伴妻子和孩子。
结果就是这样,反而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别人问他为何低调处理此事,他总是笑着说:"作为演员,好好演戏便足矣。"这话听起来容易,但实际去践行却并非易事。不过毕彦君就是这么做的,接连不断地演绎出属于他自己的作品。
回望过去,那个曾经和他相爱的女子已经远去,但生活还得继续。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演员",不靠绯闻博眼球,就靠实力说话。
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他在《觉醒年代》里的表演像极了辜鸿铭。
人生如戏,有欢笑,也有泪水。毕彦君选择了最朴实的演法,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这样的他在浮躁的娱乐圈里犹如一股清流。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状态吧。并不需要过多的喧嚣和浮华,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演戏,实实在在地生活。无论在名利场中,他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