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例题】(南宁市2025届高三上期末调研《楼》何其芳)
本文以“楼”这个意象为中心展开叙事,请简要分析这样谋篇布局的妙处。(6分)
①以“楼”为中心展开叙事,突出“楼”这一意象在故事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使文章叙述线索更明显,情节发展更集中、清晰。
②以“楼”为中心叙述故事,由“我”和朋友交替叙述“我”、艾君谷与“楼”的故事,两个故事一明一暗,映衬叠加,更能突显出“我”的心理与感情的变化。
③“楼”是主题意蕴的载体, “楼”的故事实际上是“我”追求“空中楼阁”的故事,通过“楼”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也揭示了这种追求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困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文本结构艺术的分析、鉴赏与阐释、评论的能力。
在文章中, “楼”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建筑物,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贯穿全文,成为连接“我”和艾君谷故事的纽带。通过以“楼”为中心展开叙事,文章能够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展开,使得整个叙述过程更加紧凑和有序。同时, “楼”这一意象的引入,也使得文章在叙述过程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在文章中, “我”和艾君谷的故事虽然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却通过“楼”这一共同元素紧密相连。艾君谷的故事作为明线,直接展现了“楼”的建造过程和背后的家族兴衰;而“我”的故事则作为暗线,通过“我”对“楼”的向往和感慨,间接反映了“我”内心的追求和矛盾。这种交替叙述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得“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更加鲜明和深刻。在文章中, “楼”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建筑,更是一个象征和隐喻。它代表了“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我”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和矛盾。通过“楼”的故事, “我”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追求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困境。这种对理想追求的哲思,使得文章在主题上更加深刻和丰富。
【知识梳理】
以意象为中心展开叙事的主要作用效果
1.线索明晰
围绕单一意象构建故事脉络,使情节发展有一条清晰连贯的主线。无论情节如何跌宕起伏,这个意象始终贯穿其中,引导读者跟随作者思路理解故事走向。
如《项链》围绕“项链”展开,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情节紧密围绕这一意象推进,让故事条理清晰。
2.叙事集中
叙事焦点高度集中于该意象,所有情节、人物活动都与之产生关联。作者围绕意象精心布局,避免叙事过于分散,使故事简洁紧凑且富有张力。
像《骆驼祥子》里“骆驼”这一意象,与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紧密相连,所有重要情节几乎都围绕祥子与骆驼展开,让故事核心突出。
3.情节关联紧密
意象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情节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药》中,“人血馒头”这一意象不仅是华老栓为儿子治病的“药”,引发买药、吃药等情节,还串联起革命者夏瑜牺牲等情节,成为连接明暗两条线索的纽带,使情节紧密相连且富有深意。
4.塑造人物
意象对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人物的性格、命运常通过与意象的互动得以展现。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和“曲子”所构成的意象群,暗示了众多女性角色的命运结局,人物的悲欢离合、性格特点都与之息息相关,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5.丰富内涵
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如“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象征思念、团圆等情感,在小说中以月亮为中心叙事,不仅是自然景观描写,更寄托了人物的思乡之情或对美好团圆的向往,使作品意蕴深厚。
6.营造氛围
借助意象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以“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构建的画面,天然带有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在小说开头出现,能迅速奠定悲伤、压抑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更快融入故事情境。
7.深化主题
意象作为核心元素,有助于突出和深化小说主题。
《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既是老人捕鱼的现实场所,又象征着不可知的命运与强大的自然力量。围绕大海展开的故事,深刻地表现了老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进而深化了人类与自然、命运搏斗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