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核战爆发,将会杀死50亿人!中国院士:我们能防住,手段有很多

浩舞默话 2025-04-12 11:41:36

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核战争的阴影从未如此现实地笼罩全球。

美国媒体曾预测,若美俄爆发全面核冲突,全球将发射超过4400枚核弹头,造成至少50亿人的伤亡。

可面对这一关系人类存亡的危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却在接受采访时掷地有声:"中国防得住他国核打击,且防御手段不止一套"。

他的这番话,到底是给我们壮胆,还是中国真的有这个能力?

这就要从钱七虎自身的经历说起了。

钱七虎的科研人生开始于1961年。当时,他在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每天凌晨4点,他就会起床读书搞研究。

他用自制的计算尺,验证了一些苏联专家未曾解决的难题,让自己的导师刮目相看。

回国之后,他成为了国内顶级的地下工程专家,在改革开放后,参与了很多国家级的隧道工程项目。

在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中,他力排众议改用盾构法,攻克7项技术难关,给国家节省了足足15亿元。

2008年1月,钱七虎在南京长江隧道施工现场

不过,也就是在苏联学习期间,钱七虎真正体会到了核武器的可怕。

1945年的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造成7万人死亡,冲击波将混凝土建筑化为齑粉的画面,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核武库,曾膨胀至7万枚核弹头,足以毁灭地球数十次。

如何防御这只恶魔呢?

钱七虎是学地下工程的,而苏联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力气。

所以很自然地,他也想到要用完善的地下防护设施,来抵御核武器。

1965年,27岁的钱七虎带着苏联学院的全优成绩单回到了祖国。

彼时,中国刚完成首次原子弹爆炸。这次试验,不仅让中国获得了自己的宝剑,还让钱七虎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原子弹的威力。

他看到冲击波将2米厚的混凝土墙撕成碎块,钢筋如同面条般扭曲。

同时他也发现,一些苏联工程设施的防护门,虽然并未被摧毁,但高温超压的环境,也导致门框发生了严重变形。

可见苏联的东西确有可取之处,但并不完美。

于是,年轻的钱七虎带领团队,耗时3年研发出了预应力混凝土防护门。

这种门通过78根直径5厘米的钢绞线,预先施加1200吨拉力,使混凝土始终处于受压状态,抗变形能力提升300%。

1975年,这项技术应用于华北某战略洞库,其12米跨度、45吨重的防护门在实爆试验中,经受住了氢弹级别的冲击,变形量控制在3毫米以内,创造了当时防护工程领域的"东方奇迹"。

从那时开始,中国抵御核武器的第一道铜墙铁壁就铸成了。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形势巨变,核战争的阴影似乎在离人们远去。但是,隐患依然存在。

时至今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某些国家看来,仍不过是案头可签可不签的文书,全球现存的1.3万枚核弹头中,美俄占比90%。

而每一颗核弹头,都可以产生半径3公里的火球和6公里的冲击波毁伤区。而核爆引发的"核冬天",将使全球气温骤降9度。

届时,世界农业将全面崩溃,50亿人将因各种原因死亡。

同时,中国的防护工程,又碰到了新的挑战。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GBU-28钻地弹,直接穿透巴格达地下指挥所30米的混凝土层,对内部的人员和设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钱七虎在实验室解剖缴获的弹体残骸时发现,传统均质混凝土面对新型贫铀弹头时,侵彻深度呈指数增长。

团队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发现,钻地弹在侵彻过程中会形成直径1.2米的"破碎核",其温度梯度会导致混凝土的防护能力失效。

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和俄罗斯苦心建设的混凝土防御工程,有可能防不住对手的打击。而更让人担心的是,这还不是美国最先进的武器。

那怎么办?钱七虎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攻关。

他提出了"梯度强韧化防护结构",采用7层不同配比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15°倾角的异性蜂窝夹层,来防御钻地弹。

在2016年的一次实验中,人们得到了数据:这种新结构的混凝土,使钻地弹有效侵彻深度从60米降至9.3米,能量衰减率达到94.7%。

面对这种防御力,美国最先进的GBU-57钻地弹也将望洋兴叹。

而且非常奇妙的是,这种混凝土还可以吸收钻地弹的能量转化成电能。敌人的一次冲击,可以产生约一千个家庭的日用电量。

△钻地侵彻试验现场

对付核武器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也不仅只有钱七虎等工程专家。

武器专家的努力,也在近些年结出了硕果。

2010年1月11日,新疆库尔勒导弹试验场,我国的首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开始了。

最终,我们的导弹,成功拦截了速度极高的靶弹,让中国也具备了中段反导的能力。

在之后的几次反导试验中,我们的红旗-19拦截弹开始大显神威。

这款导弹使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射高超过了600公里,速度超过了17马赫,并且可以通过燃气舵,实现10g的过载机动。

这种导弹配合2013年部署的"实践九号"预警卫星,可以形成从发现到拦截的240秒闭环。

红旗-19的性能全面超过了美国的“萨德”,可以对美国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有效拦截。

到目前为止,能够在高空和中段拦截高超音速目标的,只有我们的红旗-19。

而且,红旗-19还不是我们最先进的拦截导弹。

传说中的红旗-26,性能更加逆天。这种导弹配备的动能杀伤器,采用了128个微型姿控发动机,可在太空实现毫米级撞击精度。

而且,其钨合金弹丸在以10公里/秒速度击中目标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公斤TNT当量,足以摧毁目标。

当然,再全能的反导系统,也会有漏网之鱼。此时,就还要看我们指挥中枢的防御能力了。

位于北京西山的某战略指挥所,就采用了三重防护体系:外层使用3米厚的C80钢纤维混凝土,中层采用1.2米均质钢板,内层则是我国独创的"消波蜂窝体"。

这种独特的结构,由30万个正六边形铝镁合金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内置压电晶体,能在冲击波到达时,通过形变吸收0.3焦耳的能量。

2018年模拟试验表明,该系统可将500米外核爆产生的超压,降至应有数值的4%。再猛烈的核打击,在它面前也不过是一阵风。

在达成了有效防护之后,我国所面临的最难解决的核打击问题,可能就是“核冬天”带来的气候问题了。

如今,我们的国家不仅储备了够14亿人吃一年半的粮食和肉类,还在研究其他生物工程。

我们的生命维持系统,使用的是深达1500米的地下水来进行循环冷却。这种系统配合转基因的蓝藻培养舱,能在完全封闭状态下,维持800人180天的氧气和食物供应。

成都的某地下综合生存工程,深达60米,配备可使用至少3年的自持力的生态循环系统,可保障10万人长期生存。

即使核冬天真的无法避免,我们也能保证,中国是损失最小的国家。

在防御之外,我们也有自己的威慑力量。毕竟只有长剑在手,对手才不敢轻动。

我们的东风-41洲际导弹,可在30分钟内覆盖全球,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同时打击10个目标。

而且,每个弹头还具备变轨能力,可以使敌人的所有防御武器失效。

而在海上,我们还有巨浪-3潜射导弹。这种武器相当于“水中的东风快递”,可以让我国保持长久的机动威慑能力。

站在历史坐标系中审视,中国的核防御建设,始终遵循"积极防御"战略。

与美俄数万枚核弹头不同,我国坚持最低限度核威慑,将90%资源投入防护体系。

我们“铸盾”不为称霸,只为让文明延续下去。在这个核阴云没有消散的时代,中国的方案,让我们每一名老百姓,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人。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