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香港巨星张国荣在文华酒店 24 楼决然跳下,他的生命自此永远停留在了 46 岁。自那之后,“抑郁症”这个词汇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这些年来,抑郁症就像一个极为庞大且阴森的黑影,无情地吞噬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在娱乐圈中那些声名远播、众人皆知的名字:陈百强、陈宝莲、陈琳、乔任梁等等,最终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抑郁症的印记。
不过,被大众所熟知的因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并非仅仅只有名人。除了明星之外,那些身处平凡生活中的无数普通人,才是抑郁症最大的牺牲品。
早在张国荣离世之前,台湾有一位名叫麻兰英的 71 岁女性,从自家居住的 12 楼纵身跳下,当场便失去了生命。
麻兰英究竟是何人?她实实在在就是一个普通之人,是一位出生于内地,而后远离故乡,成为台湾一员的女性。
然而,麻兰英有一个在国内外都赫赫有名的女儿,那便是林青霞。
没错,麻兰英正是林青霞的母亲。她生前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您可真有福气啊,女儿是大明星呢。”
可每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麻兰英大多时候都是苦乐参半。女儿林青霞身为大明星,不但富有而且极为孝顺,拥有这样一个女儿,按常理她理应感到心满意足。
但实际上,除此之外,麻兰英却感受不到内心的幸福。因为她晚年的生活几乎全被忧愁所笼罩,就如同村上春树所说:“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
麻兰英究竟在因何而抑郁呢?或许她自己有时都难以理清头绪,但无尽的生活波折一波接着一波地向她涌来。当这些在她内心不断堆积,直至堆积如山之后,她便再也无力去与之抗衡了。
当然,最早让麻兰英体会到人生悲苦的事情应当是背井离乡。因为她远走台湾并非仅仅是换个地方居住,还意味着从此与父母、亲人的永别,以及与自己亲生骨肉的天各一方。
1948 年,麻兰英与丈夫林维良迫于国内形势前往台湾。那时他们有一个仅仅 3 个月大的女儿:林莉。
出于对女儿的呵护,林莉被留在祖父母以及叔叔、婶婶身边生活,麻兰英与丈夫独自奔赴台湾。原本,她以为这只是短短数月的分别,怎料这一走便是 36 年。
或许从那一刻起,麻兰英内心的忧郁就已悄然滋生。随着其他孩子的相继出生,她愈发深切地思念起被留在老家的大女儿。
这份思念一直持续到两地实现“三通”,才让她终于得以圆梦。
此时的林青霞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巨星,而林莉却仅仅是一名靠着每月几百元工资勉强维持生计的幼儿园老师。
麻兰英看到生活并不宽裕的女儿,内心想必是颇为酸楚的吧?同样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林青霞与其他妹妹、哥哥都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唯有林莉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所以,麻兰英在与女儿重新团聚之后,不止一回地提出要帮林莉改善生活条件。然而早已习惯独立生活的林莉每次都予以谢绝,在她眼中自己的生活过得挺好。
后来,麻兰英见女儿不愿接受自己的钱财,便开始寄各种物品过去,可林莉依旧一概婉拒,凡是较为贵重的东西她都不会收下。
这让麻兰英从心底里感到难过,觉得女儿与自己如此生疏并非是因为个性独立,而是源于亲情的淡漠。
林青霞尽管尊重姐姐的决定,但为了母亲还是多次邀请她:“不如你搬到台北来住吧,如果想去香港也没问题。”
但这对于林莉而言根本不现实,她从小到大都在内地生活,这里有她的工作、亲戚以及难以割舍的回忆。平白无故的,她为何要背井离乡去别处安家呢?
所以,林莉依旧没有答应。林青霞见劝不动姐姐,便拿出 20 万现金给她,期望她能改善生活状况。
林莉并未收下,她有着高洁的品性,也有着极为通透的认知:找回亲情只是因为彼此之间有着血缘关系,而这绝不是让她从中谋取利益的借口。
大概还是由于母女多年分隔两地所导致的相互陌生吧,麻兰英无法理解女儿的做法,甚至觉得她在感情上就是与自己不够亲近坦诚。
正是这般想法,让麻兰英始终深陷痛苦之中。
她曾动过搬回内地与女儿一同生活的念头,可林莉只同意为他们养老,却不接受他们的一分钱资助。
最终,麻兰英并没有回到故乡。自那以后,她内心的哀愁却愈发浓烈了。女儿虽然找到了,却不可能再回到自己身旁,还有何事能比这更令人痛心呢?
不仅如此,麻兰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雨天,全身便疼痛难忍,整个人都无法正常行动,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
林青霞极为孝顺,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母亲寻觅治疗的途径,在经济上全力支持,物质生活所需也一应俱全地提供。
但这一切都未能改变现状,尤其是林青霞后来成婚,与丈夫远赴美国生活。另外,麻兰英在台北共育有 3 个孩子,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去追寻更好的生活,最终都在美国定居了。
家中虽有豪宅,可居住其中的却只有病痛缠身的自己与年迈体弱的丈夫。那时林维良已 80 多岁,身体也不好。
为了让两人都能休息得好一些,麻兰英与丈夫分别睡在两个卧室。偌大的一个家,似乎除了自己的呼吸声,再无任何多余的声响。
这种孤寂落寞加深了麻兰英对生活的失望之感。4 个孩子,竟无一个在身边陪伴。她看似不缺钱财,也不乏子女的关爱,可实际上却“一无所有”。
这大概就是老年人心中的死结吧,到老了不过是渴望儿女承欢膝下,期望家中能有一些生活的气息。可那些正尽情享受生活的年轻人,又有谁能体会这些呢?
2002 年 12 月 4 日凌晨 2 点,麻兰英站在 12 楼的窗前,无人知晓她究竟站了多久,随后便是纵身跳下的悲剧结局。
晚年的忧愁彻底将麻兰英吞噬,她并未贪恋女儿的名气,也未不舍与相伴一生之人的温情,她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林莉在得知母亲自杀的消息后,亲自前往台北,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每日都前往麻兰英的墓前祭奠。
那或许是母女俩自出生至生死永别相处时间最多的一段日子,然而由于阴阳两隔,谁的心中都无法抹去这真切的痛苦。
林青霞因母亲的自杀而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她在心理层面难以接纳这样的结局。她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向佛法请教,在历经诸多慰藉之后,才渐渐理解了母亲的抉择。
麻兰英离世后,警方针对其死因展开了鉴定工作,判定她最终是没能从抑郁症的泥沼中挣脱出来,故而走上了绝路。
这不禁让人忆起她曾说过的一句玩笑话:我就是个跑江湖的。
由此可见,在她心中,不管是家庭还是儿女,实际上都与她难以有极为深厚的交集,来来去去仿佛就是命中注定。她期望能够留下,渴望与家人永远相伴,可命运却并不由她主宰。尽管它被称作抑郁症,但其真实的本质其实就是心中解不开的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