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主公昏庸无能,或者残暴不仁、能力低下,臣子完全可以抛弃他而选择一个明主侍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臣子并没有抛弃原来主公,从而落下了比较凄惨的结局。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三国跟错主公的五位谋士。
一、陈宫
陈宫,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后来,陈宫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不过,吕布不仅有勇无谋,并非一位值得追随的主公。特别是在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所以被曹操击败。当然,陈宫没有背叛吕布这位主公。公元199年,陈宫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拒绝曹操招降,决意赴死。
二、田丰
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公元200年,田丰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
对此,在笔者看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强大的袁绍完全没有必要和曹操决战,只需要不断袭扰下去,曹操就难以在四战之地立足了。可是,袁绍不仅拒绝田丰的建议,反而听信他人谗言,将这位刚直的谋士逮捕起来。等到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这样的结局自然令人感到惋惜,也即田丰没有跟对主公。
三、沮授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从这一角度来看,沮授一开始就没有跟对主公。
等到袁绍夺取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其统一河北。但是,沮授后来又逐渐被袁绍疏远。比如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意见,完全不会一败涂地了。
四、荀彧
在曹操麾下,荀彧居中持重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他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同时,为曹操举荐了锺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因其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堪称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但是,荀彧虽助曹操成就大业,但内心忠于汉室。而就曹操来说,后期逐渐暴露了取代汉室的野心,这和荀彧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中枢,在随征孙权途中,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
五、桓范
东汉末年,桓范入丞相(曹操)府任职。魏明帝在位时,历任中领军、尚书、东中郎将、使持节、兖州刺史。魏帝曹芳即位,桓范担任大司农,总管屯田部民。桓范亦对曹爽行事提供建议,被司马懿称为曹爽的“智囊”。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兄弟并群臣陪同魏帝曹芳出洛阳城,前往祭谒魏明帝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兵变,控制都城洛阳。
当时司马懿欲拉拢桓范,打算起用其为中领军,但桓范不肯应召,往投曹芳、曹爽。值得注意的是,桓范力谏曹爽征召天下军队抗击司马懿,但是,让人感到可惜的是,曹爽没有采纳桓范的建议。当然,桓范没有抛弃主公,而是跟随曹爽返回洛阳,后遭收捕,遂被杀,并夷三族。
陈宫有智而迟,言过其实。荀彧认为自己是棋手想下一盘大棋,死到临头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田丰是和领导唱反调。沮授总是在领导心情不好的时候提建议,领导会听才怪。桓范才是真正的跟错了人。
荀文若与荀公达,他俩的志向和理想,在汉末天下跟谁都是错!
诸葛亮才是!原本自己做大的谁知让刘备硬收为小弟,所以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保命要紧!
这些人都得穿越去跟汉武帝才行
审正南呢 邺城孤立无援抵抗曹操夏侯一家子加五谋五子半年 还是侄子开门认了被杀
村夫才是跟错人。不过除了大耳贼也没有什么人肯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