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祭温差实验,六十天记录,艺术馆楼梯,山区经验多
在种植绿植的世界里,有许多有趣的探索和实践。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火祭这种绿植。火祭呢,是一种多肉植物,它长得小小的,叶子红红的,特别好看,在合适的环境下,那叶片的颜色就像被火烧过一样热烈,特别有观赏性。
很多喜欢在居家或者办公室里养绿植的朋友,对火祭应该不陌生。比如我有个朋友,他在自己家的阳台上养了不少花花草草,其中就有火祭。他说火祭特别适合放在阳台上,因为阳台光照比较充足,正好满足火祭对阳光的需求。不过呢,火祭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是比较好养的绿植,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
就说在办公室里养绿植吧,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像发财树,那长得是一副好看的模样,放在办公室的角落或者大班台上,给办公环境增添不少生机。可就是不好活啊,有时候没照顾多久就叶子发黄或者干枯了。火祭虽然不像发财树那么娇贵,但也有自己的脾气。比如说湿度问题,要是办公室里天天开空调又不通风,空气干巴巴的,火祭就可能有点受不了。
咱们现在来说说这个特别的火祭温差实验。有个种植爱好者,我们在网上聊天聊起来的,他说他在山区的经历给了他很多关于种植的启发,尤其是对火祭的养殖。山区的气候和咱们平时在城里住的环境差别可大了去了。在华北的一些山区,昼夜温差特别大。他就在自己的小园子里开始了这个火祭温差实验。
这个实验是从大概三个月前开始的,每三天他就会对火祭的生长状况进行一次记录。在最初的三天内,他把火祭放在一个普通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没有特别的遮挡,白天温度挺高的,能达到二十多度,晚上呢因为山区海拔有点高,温度能降到十五六度左右。一开始,火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叶子还是舒舒展展的。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他发现火祭的叶子颜色好像稍微深了一点。他就开始研究,在这个温差下,火祭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是不是有什么变化。他和我说,其实这种温差就像是给火祭一种信号,让它在白天努力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足够的光能和二氧化碳,到了晚上温度降低的时候,它的呼吸作用减缓,消耗的养分就会减少,这样就有更多的养分可以被储存起来。
从第十五天的情况看,火祭的叶片变得更加饱满了,而且颜色也更鲜艳了。这个时候呢,他对比了另外一个同样品种但放在城市温室里,温度比较恒定的火祭。城市温室里的火祭,叶子虽然也长得不错,但是那种富有变化的红红火火的色彩就没有山区院子里火祭那么浓郁。他就说,这可能就是温差带来的差别。
再过一个月的时候,这个温差让火祭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了。在山区那种自然温差下,火祭的枝干变得更粗壮了,叶子的分蘖也多了起来。而在城市的那种恒定温度环境下的火祭呢,生长就比较平稳,没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他又尝试把他在艺术馆楼梯间看到的另外几种和火祭类似的冷门绿植也放进了这个温差实验里,想看看不同品种之间的反应。
其中有一种叫胧月的女仙掌科多肉植物,它和火祭有点像,都是那种厚叶子的多肉。在这个温差实验下,胧月的叶片也逐渐开始变色,但是变色的速度比火祭要慢一些。胧月的颜色更多的是从淡绿往浅黄转变,而火祭则是直接朝着那种火红的方向走。
还有一种比较冷门的叫做福娘的多肉,它的叶子是垂吊下来的,和火祭那种直立的叶形完全不同。在温差的影响下,福娘的叶子变得更加圆润,而且在叶尖部分出现了淡淡的红色,它不像火祭那样是整个叶片都变红透了的那种热烈。
在这个六十天的记录过程中,他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在山区不同地貌的位置,火祭的表现也不太一样。如果是在向阳的坡地上,火祭的叶子颜色会更红,而且由于阳光直射的时间比较长,它的叶子看起来更加紧凑。而在稍微背阴的石缝间,虽然火祭也有温差带来的颜色变化,但是整体的生长态势没有在坡地上那么旺盛。
这个温差实验让他总结了很多关于火祭养殖的经验。比如说,火祭对温度的这种适应能力,如果是想在家里或者在办公室里养火祭,想让它的颜色变得好看,颜色更有层次,不妨人为地制造一些温差。比如说,晚上可以把火祭搬到稍微凉快一点的地方,像靠近窗户但不会透风的角落,白天则放在光线充足光照较好的地方。
像我在网上还看到有网友分享,他在农村老家院子里养的火祭,和在县城单元楼里养的火祭完全不一样。农村老家院子里冬天晚上温度特别低,火祭的叶子颜色红得像火一样,在县城里,那边的冬天没有那么冷的夜晚,火祭的叶子就一直是比较淡淡的红色,而且有时候还发绿。
这里还有个例子,在华南的山区,有个老果农,他除了种水果,在果树下也种了不少火祭。他的果园里,因为果树的遮挡,地面上不同的区域温度也有差异。他发现火祭在果树底下,由于白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温度适中,晚上又很凉快,火祭长得特别旺盛,而且还会在茎干的地方结出小小的果实的那种状态,就像花朵结出的那种小巧的花骨朵一样,很神奇。
对比火祭,还有一种同样是很受大家喜爱的多肉植物,叫姬胧月。姬胧月在城市里的种植就比较普遍。在正常的室内温度环境下,姬胧月生长得还算不错。但是和在温差大的环境下的火祭比起来,姬胧月的那种独特的魅力就少了很多。火祭在温差大的情况下,颜色浓郁且形状紧凑饱满,姬胧月相对来说就比较松散。
还有一种叫做静夜的多肉,静夜的叶片是那种小小的薄片。在温差小的环境下,静夜的叶片有点发软,不像在温差合适的火祭那样挺拔。静夜在养护的时候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不像火祭那么耐旱。
在考虑火祭的种植环境时,湿度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在城市里,尤其是那种湿度比较大的南方城市,像广州、深圳等地,如果在这些地方养火祭,就特别要注意通风。如果通风不好,火祭很容易就会长斑,甚至腐烂。而在北方一些干燥的城市,比如呼和浩特,火祭可能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不过要适当增加浇水频率。
在居家种植火祭的时候,还有个问题就是容器的问题。有些朋友特别喜欢用那种透明的玻璃容器来养火祭。比如在北京有个家庭主妇,她在家里用那种透明的玻璃花盆养火祭。她发现,因为玻璃花盆的透气性不是很好,火祭的根部发育就不是很好。后来她换成了陶制的花盆,火祭的生长就改善了很多。
在北方的一些山区,有个种花的阿姨说,她发现火祭在这个季节如果晚上温度能够降到零度左右,但是又不会冻到它,火祭的生长会进入一个很神奇的状态,它的根部会变得更加发达,仿佛在为了抵御寒冷而储备能量。
这个火祭的温差实验,持续了六十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关于火祭养殖的启示。从不同品种的对比,到不同地域环境下火祭的生长状况,再到养殖火祭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那我就想问大家了,你们在自己家里或者身边看到的火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呢?是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养护方法,还是在某个特殊的地方看到过生长得与众不同的火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