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辩证:复杂中医简单学7(第三章管道辩证之药第一节1、2)

宛笑槐 2024-06-13 03:50:53

https://m.toutiao.com/is/ijXNnxrb/ - 管道辨证:复杂中医简单学(第二章管道辩证之法第二节六经管道) - 今日头条

接上回

第三章、管道辩证之药

前面说过,中医发展到现在,无论从理论上、方药上或者中医相关书籍的数量上,似乎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各路书籍上的名家名言名词名方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吕鹏医生的这个小册子不过是锦上添花,希望能够开卷有益并引发联想和思考,方药只选取熟知熟用有效的,其他的可以自行读取专业的药学方剂学书籍。​

一、管道辩证的表证中药:

既然管道内外膜都属于表证范畴,中药里面祛风散寒发汗解表通经芳化类中药都有使用机会,至于管道内容物根据气血食水的不同,在相应的浩如烟海古今中医书籍里都有阐述,这里就略过。​

表证药的选择主要依据《神农本草经》的药理阐述,以及其他药学典籍很多具有开表、收表、通利九窍的描述的药物,都可以重点关注。任何病症在适合的方剂使用后,如果里面没有表证药,可以根据药性斟加一两味表证药,用于把内外膜打开或者收紧,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开表药:

顾名思义,开表药就是打开表皮的药物,按照管道辩证思维,可以打开管道和玄府内外膜的药物可以统称开表药,按照中医传统中药理论划分,开表药包含祛风药、走窜药、窍药。

(1)祛风药:

祛风药也叫风药,字面的意思是可以帮助机体祛除风邪,有内视体验的修行者观察到的药物性能实际是“引风药”,也就是把人体的汗窍打开后,引导风邪等外出,从而完成“祛风”、“开门逐寇”的任务。

祛风药包含解表药和部分祛风湿、芳香化湿的药物,以草药居多,这类常用药物具有代表性的有麻黄、桂枝、苏叶、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独活、薄荷、蝉蜕、灵仙、辛夷、苍耳子、牛蒡子、桑叶、菊花、连翘等等很多。

这里重点说一下麻黄,麻黄具有解表发汗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具有“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疼、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的作用,自古以来被称作喘家圣药、发汗解肌第一药,根据治疗水肿和痹症的作用,延伸出“提壶揭盖”“开鬼门”等治疗法则,按照管道辩证思维,这些作用其实还是发表出汗的范畴,肾脏玄府内外膜被打开,增加了肾脏各级单位的通透性,毛细血管网流速增快、尿液增多自然会消水肿,痹症原理也是如此,麻黄打开关节郁闭的内外膜有利于药物渗透和气液交换,所以你看,一旦理解了管道辩证的思维原理,看麻黄汤的治病机理就立即上了一个层级而不仅仅是发汗解表了,也就立即能理解小续命汤中为啥要有麻黄汤了。

由此可知,祛风药不仅仅用于感冒和痹症水肿等,按照管道辩证思维延展能开拓解锁更多效用,临床实际中需要具体病情的辩证来选择合适的祛风药。

(2)走窜药:

走窜药,大多是虫类药物,常用药物有蝎子、蜈蚣、僵蚕、乌梢蛇、地龙、水蛭、穿山甲等。

按照中医传统的取类比象思维,虫类药具有蠕动、善钻、搜剔之性,故而搜风走窜之力甚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曾经这样生动的描述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无血者行气,灵动迅速,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这里的络中混处之邪就是附丽于管道内外膜的风邪,而中药入药的虫类药几乎都不去皮,依照以膜达膜(以皮达皮)原理,这些虫类药的作用靶点还是管道内外膜。

虫类药比较常用的蝉蜕,是纯粹的以膜达膜走窜药,《神农本草经》名雀瓮:“味甘平,无毒。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从《神农本草经》的解释可以看出,蝉蜕使用极其洒脱,从内到外,从神经到脏腑,都有应用,又因蝉蜕甘平无毒,按照管道辩证思维延展,在不好把握使用表药时机时,可以无差别的加入少量蝉蜕作为开表药。

(3)窍药:

前面第一章第十二节九窍与管道的解释中,可以了解九窍在管道辩证中处于门户的地位,一旦窍膜发生闭塞或者开合失灵,就会导致管道内部压力失去平衡导致疾病,在开表药中窍药是重要的一环。窍药分为开窍药和通利九窍药。

①开窍药:

开窍药又称芳香开窍药,是具有浓郁香气特性,辛香走窜、无所不至,多用于心窍闭塞导致的神识昏迷,如麝香、冰片、蟾酥、苏合香等。传统中医药书籍论述的很充分,这里就不展开谈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翻阅。

②通利九窍药:

《神农本草经》中,通利九窍药和祛风药并不等同,很多祛风药有或者没有通利九窍的描述,而一些没有祛风作用的药物如通草、大枣等却有通利九窍的描述,这很有意思,这说明作用于管道内外膜的祛风药和作用于窍膜的通利九窍药功用并不完全一致,通利九窍的药物都散落在不同的品类药名里,在描述药物的本来作用的时候,突然就来一句通利九窍,比如大枣,我们都公认属于甘平滋补类药物,《神农本草经》中这样描述:‘’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你看大枣这样药食同源普普通通的一味药,古往今来的名方,大多数都少不了配伍大枣,那么大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作用,竟然可以助十二经?竟然可以通九窍?仅仅靠蒙昧状态的古人来区分总结传承么?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还是回到吕鹏医生前面的论断,这么细致无误的描述只能出自具有内视能力的修炼者,因为通过内视途径观察到了通九窍的效用,所以就准确无误的描述出来。

通利九窍的药物不是很多,常见的有通草、大枣、细辛、远志、石菖蒲、紫参、蔓荆子、白芷等。在遇到窍膜开合失灵的条件下可以选择使用。

2、收表药:

大多是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表膜开放太过的虚证,如虚性的汗多、下利等,以及腺体分泌紊乱的病症。常见的有乌梅、山萸肉、木瓜、五味子、煅牡蛎、柯子等。收表药和开表药是一正一反、一开一合,使用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既开又合的药物可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同时使用。

乌梅是酸收类的代表药物,《神农本草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其中的去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的作用,在现代广泛用于息肉等良性赘生物的治疗,这类良性赘生物都生在管道内外膜,乌梅治疗的原理就是可以收紧管道内外膜从而阻断赘生物的供能使其脱落。

(未完待续请翻看​头条文章)

如果您对的管道辩证这本小册子内容感兴趣,可以关注点赞收藏,欢迎转发,如果有想法,欢迎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