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案例中的主人公是谢某宇和文某某。2014 年 3 月,二人登记结婚,本应是开启幸福生活的起点,却成了文某某噩梦的开端。婚后谢某宇常年沉迷赌博,为此家庭甚至变卖房产偿还巨额赌债,而更可怕的是,谢某宇多次无故殴打、辱骂文某某,甚至持剪刀捅扎,让文某某多次受伤。2021 年 1 月,不堪忍受的文某某回到父母家并提出离婚,可谢某宇不愿放手,还扬言要杀害文某某。
同年 7 月 7 日,文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谢某宇收到传票后再次放出狠话。9 日,他携刀到文某某父母家附近蹲守意图行凶,未得逞后仍不死心,次日又携刀蹲守,待文某某出门上班时,将其拉至楼梯转角平台处,威胁撤诉未果后,竟持刀捅刺文某某数下,致其当场死亡,随后谢某宇被公安人员抓获。最终,谢某宇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且已被依法执行,这样的结局可谓是罪有应得。
家暴,这个隐藏在家庭 “遮羞布” 下的毒瘤,长久以来给无数受害者带来了难以言说的伤痛。很多人觉得家丑不可外扬,选择默默忍受,而施暴者却变本加厉,就像谢某宇,赌博恶习加上家暴行为,最后竟因不满妻子离婚诉求而预谋杀人,性质何其恶劣。这也反映出家暴犯罪一旦得不到及时遏制,很可能会升级成严重的刑事案件,毁掉一个个原本完整的家庭,让亲人间阴阳两隔,给活着的家人留下无尽的痛苦。
最高法此次明确表态,对于家暴犯罪中那些该判重刑乃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这无疑是给受害者撑起了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以往,总有人觉得家庭内部的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事实上,家庭不是法外之地,肆意践踏他人尊严、健康乃至生命的家暴行为,绝不能被纵容。
同时,法律在对待家暴犯罪时,也秉持着宽严相济的政策,并非一味从严。对于那些因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身心严重受损,不堪忍受愤而伤害、杀害施暴者的情况,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法从宽处理。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度,它既对恶劣的施暴者严惩不贷,也会考虑到受害者在极端痛苦下的无奈之举。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家暴事件被曝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谴责施暴者的层面,更要依靠法律这一坚实的后盾,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爱的港湾,而非暴力的温床。像谢某宇这样的案例要成为警示,让那些潜在的施暴者明白,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法律的威严就在于它的公平公正,在家暴这件事上,绝不姑息迁就,坚决捍卫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让家庭回归应有的温馨与和睦,让社会少一些因家暴引发的悲剧,多一些和谐美好的景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消除家庭暴力,让 “家” 这个字承载的都是爱与温暖,而不是恐惧与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