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货工厂直播间的套路有哪些?

老陈的大愚号 2024-11-13 14:51:02
一、工厂直播间的诱人表象

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众多直播间打着 “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 的旗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些直播间所售卖的商品五花八门,从零食到日用品,从儿童玩具到服装等,几乎涵盖了各个品类。在直播间里,主播们端坐在堆积如山的商品中间,旁边是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营造出一种繁忙的工厂生产景象。这种场景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正在直接从工厂购买商品,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自然更加划算。例如,在一些零食直播间,主播被各种美味的零食包围,一边介绍产品的口味和特点,一边展示身后仿佛永不停歇的传送带。而在玩具直播间,主播坐在堆满各式各样玩具的工作台前,不停地将玩具装进箱子,旁边的传送带持续送来更多的玩具,整个画面看起来热闹非凡。这些直播间的商品销量常常惊人,有的单个商品甚至能售出上万单。消费者们被 “工厂直发” 的承诺所吸引,纷纷下单购买,以为自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表象背后的真相

(一)观众求实景遭拒

在一些宣称 “工厂直发” 的直播间里,观众一旦要求展示真实的工厂场景,往往会遭遇各种回应。有的主播直接避而不谈,装作没看见观众的提问,继续推销商品;有的则迅速转移话题,开始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惠活动;更有甚者,直接将提出要求的观众拉黑禁言。例如,在某品牌折扣男装直播间,当记者以顾客身份询问是否是工厂直发并要求展示工厂实景时,主播没有回应,客服也只是以文字回复款式多没法展示,让顾客看实拍图下单。在售卖东阿阿胶的直播间,记者询问能否拍摄工厂实况,主播直接将记者拉黑并弹出禁言提示。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直播间的背景很有可能是假的,看似繁忙的工厂流水线实际上可能是临时搭建的 “伪流水线”,同一批商品来回倒腾,营造出忙碌的假象。

(二)虚拟工厂的打造

搭建一个所谓的 “工厂直播间” 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借助传送带等道具巧妙伪装。记者在电商平台输入 “直播间传送带展示台”“流水线直播” 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商家销售直播间专用传送带。这些传送带可根据商品特性进行定制,价格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商家会分享传送带展示效果的实拍视频,客户用双面胶将商品固定在传送带上,启动后商品在短距离内循环展示,营造出商品源源不断产出的虚假场景。其二,通过绿幕抠像、AI 合成等高科技视觉特效技术构造直播画面中的环境背景。在社交平台上,有账号打着 “AI 直播教学方案”“绿幕教学” 的标签,宣称可以帮助打造直播场景。工作室负责人介绍,他们有三套系统可供选择,价格在 3500 元左右,一次购买后不限时使用。使用其公司生产的软件可以做到 “一次录制,无限生成”“视频随机位移 + 放缩”“完美规避平台抽帧匹配”“画面毫无违和感”。在办公室直播也能模拟工厂流水线场景。

三、虚假直播的危害

直播间的虚假直播行为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一方面,主播和 “捧哏” 通过精心设计的逼单话术,如制造虚假的商品紧俏氛围,以 “手慢无”“快没了” 等话语 “逼迫” 消费者下单,消费者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往往容易冲动消费。然而,当消费者收到货后,却常常发现货不对板。例如,有的直播间宣传的零食 “0 香精,0 色素,0 反式脂肪酸”,但实际商品配料表中却含有 “食品用香精”;还有直播间展示的是一款净含量为 308 克的瓜子,结果商品详情界面却成了 22 克 ×10 袋装的瓜子,和主播展示的重量相比少了很多。直播带货商品 “货不对板” 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一些直播间,主播宣传自己卖的牛羊肉是 8 分瘦肉 2 分肥肉,结果消费者收到后肉眼可见一大半全是肥肉;收到的钓鱼竿与直播间展示的完全不一样,就是一根残次品;直播间宣传展示的都是实木家具,到手后却发现为夹木跟纤维板。这些情况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因为商品质量问题带来诸多不便。此外,虚假直播还可能涉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不需要或不适合的商品。一些直播间通过打造夸张的人设和剧情演绎,夸大商品功效、质量,诱使直播间观众信以为真。比如,有的直播间宣称无花果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益生菌能抗衰老治百病,让消费者对商品功效产生错误认知,从而下单购买。当消费者发现实际商品与宣传不符时,已经造成了经济损失。总之,虚假直播利用话术误导消费者下单,货不对板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

四、乱象背后的市场逻辑

直播间虚假直播的乱象背后,存在着一条复杂的利益链条。技术服务商通过提供绿幕抠像、AI 合成等技术服务以及直播间传送带等道具,从中获取利润。以直播间专用传送带为例,商家可根据不同商品特性进行定制,价格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在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商家销售此类产品,销量可观。而那些提供直播场景打造软件的技术服务商,一套系统价格在 3500 元左右,还宣称 “一次购买后不限时使用”“一次录制,无限生成” 等,吸引了众多想要打造虚假工厂直播间的主播购买。主播们则利用这些技术和道具,营造出工厂直发的假象,吸引消费者下单,从而获取高额的销售提成。他们通过虚假宣传、逼单话术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例如,一些主播宣传商品为 “0 香精,0 色素,0 反式脂肪酸”,实际却货不对板;还有主播夸大商品功效,如宣称无花果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误导消费者购买。平台在这个利益链条中也并非毫无所得。虽然虚假直播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但平台可以从直播间的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然而,平台的监管乏力却加剧了这一乱象。部分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收益,对直播间的审核和监管不够严格。一些虚假工厂直播间能够长期存在,正是因为平台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管责任。例如,在观众要求展示真实工厂场景时,主播的各种不当回应甚至拉黑禁言行为,平台却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利用绿幕抠像、AI 合成等技术打造虚拟工厂的直播间,平台也未能有效识别和制止。这种监管乏力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最终影响了整个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多方共治的必要性

(一)平台:加强审核与完善举报机制

平台在直播带货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平台应加强对直播间的审核力度。在商家和主播入驻时,严格审查其资质和信誉,确保其具备合法合规的经营条件。对于宣称 “工厂直发” 的直播间,平台应要求其提供真实的工厂合作证明或生产实景照片等资料,从源头上杜绝虚假工厂直播间的出现。同时,平台要完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关键词监测等,对直播间的画面和主播的话术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有疑似虚假宣传、使用虚拟背景等行为,立即进行核实和处理。例如,当主播在介绍商品时出现夸大功效、虚假承诺等话语,平台应及时弹窗提醒主播纠正,若主播不予理会,可采取暂停直播、限制流量等措施。此外,平台还应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虚假直播行为,设置便捷的举报渠道,如在直播间内设置举报按钮、开设专门的举报邮箱等。对于消费者的举报,平台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如积分、优惠券等,提高消费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直播等违法行为。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直播带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例如,对于使用绿幕抠像、AI 合成等技术进行虚假直播的行为,应明确其法律性质和处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检查。定期对直播平台、商家和主播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虚假宣传、货不对板、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对于违法违规的平台、商家和主播,要依法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列入黑名单等。同时,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例如,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公安部门等可以联合开展行动,共同打击直播带货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

消费者在直播带货中也应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直播所误导。首先,要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在观看直播时,不要被主播的逼单话术和虚假宣传所迷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消费。对于那些过于夸张的宣传和过于优惠的价格,要保持警惕,仔细分析其真实性。其次,要仔细查看商品信息。在购买商品前,要认真查看商品的详细介绍、用户评价、售后服务等信息,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对于一些没有明确品牌、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的商品,要谨慎购买。最后,要学会维权。如果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与直播宣传不符,要及时向平台投诉或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提醒其他消费者注意防范虚假直播。总之,解决直播带货中的虚假直播问题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协同作战,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遏制虚假直播的乱象,维护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END

0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24-11-13 16:35

    但凡企业知道安全二子,也不会在生产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