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特别喜欢在家里囤止痛药?

较较的备忘录 2025-04-03 03:48:16

如果你去过美国旅游,可能会被当地药店的“画风”惊到——货架上摆着比薯片还大瓶的止痛药,1000片装的家庭装布洛芬就像咱们的酱油瓶一样常见。美国大妈买止痛药的架势,堪比中国人囤大米。但你知道吗?这场“全民嗑药”的狂欢背后,藏着一条用56万条人命铺就的血路。

当止痛药成为“美国版热水”

在中国,布洛芬14粒一盒得省着吃,但在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年嗑掉40片止痛药。腰疼来两粒,头疼来两粒,甚至有人把止痛药当维生素天天磕。这可不是美国人“耐痛能力差”,而是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

进一次急诊室,护士给你量个血压就能收几百美元;被救护车拉走?恭喜你喜提“破产体验卡”,起步价3000美元(约2.1万人民币)直接刷爆信用卡。相比之下,超市里5美元一瓶的止痛药简直是救命稻草。

更扎心的是,43%的美国打工族根本请不起病假。在餐馆端盘子的玛丽大婶膝盖疼到发抖,但为了保住时薪7.25美元的工作,只能靠止痛药硬扛——毕竟请假一天,全家就得饿肚子。

从“忍痛是美德”到“嗑药是权利”

1995年之前,美国人其实和咱们观念差不多:关节痛?忍忍就过去了!偏头痛?拿冰袋敷敷!但这一切被美国疼痛医学会的一纸宣言彻底颠覆——他们把“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医院考核指标里加上了“患者疼不疼”。

这下可好,医生们集体开启“宠患者”模式:老爷爷腰肌劳损?先来针吗啡!小姑娘智齿发炎?直接上羟考酮!就连孕妇分娩都被塞了成堆的止痛片,美其名曰“生育人权”。

资本家们瞅准商机,1996年搞出了改变美国的“魔鬼药片”——奥施康定。药企普渡制药拍着胸脯对FDA(美国食药监局)保证:“这药成瘾率不到1%!”转头就砸2亿美元广告费,让医生们吹捧它是“慢性疼痛终结者”。

结果呢?这玩意儿本质就是“合法毒品”,药效是吗啡的2倍,成瘾性却堪比可卡因。瘾君子们很快发现:把奥施康定碾碎吸食,爽感直接翻倍!

从药片到针管:全民嗑药如何升级成社会病症

当奥施康定被列为管制药物时,黑市早已培育出庞大的吸毒市场。毒贩子们趁机推出“平替套餐”买不起20美元/片的奥施康定?试试5美元/包的芬太尼!嫌不够刺激?海洛因注射器10美元包爽!

费城街头开始上演魔幻现实:白领精英蹲在街道旁旁注射,流浪汉为抢一管药剂当街斗殴。截至2023年,全美每天有186人死于阿片类药物,比车祸+枪击案死亡人数总和还多。

药企赚翻,民众买单:一场持续25年的血色生意

当我们扒开这场危机的外壳,看到的是一连串令人窒息的操作:FDA高管退休后直接去药企当顾问,轻松帮奥施康定拿到“安全认证”。疼痛科医生靠开处方年入百万美元,最疯狂的医生一天开出上千片奥施康定。政客拿着药企的政治献金,迟迟不肯通过管制法案。

直到2019年普渡制药破产,这个让70万人上瘾、56万人死亡的罪恶公司,居然通过法律漏洞让创始人家族保住了100亿美元资产。而普通家庭呢?还在超市货架前犹豫要不要再买瓶止痛片。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