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也随之爆发。而此时,东北抗联早在东北地区和日本人交战五年多了。
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说起伪满境内的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相信很多人首先想起东北抗联。其实伪满的地盘包括热河省。而全面抗战期间,热河省也存在八路军武装。因此伪满军和八路军也经常交战。甚至日本陆军中战力最强的关东军,也和八路军有过交战。
换句话说,在伪满地盘上,曾同时存在东北抗联和八路军两支我党领导下的武装。
不过,相信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北抗联为什么没有考虑和八路军会师,这样力量集中到一起,可以更加提高抗日事业的效率。
其实这一切说来话长。
1、杨靖宇计划落空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当月,抗联第一路军就宣布要配合关内的抗日武装和日本人交战。同时日本人也担心如果日本陆军陷入和关内中国军队的战争泥潭里,可能导致遭遇东北抗联的夹击。所以为了稳定伪满境内局势,日本加大了对东北抗联的打击力度。
其实早在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东北抗联就有过联系红军的计划和行动。
在中国人的视角里,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我党在关内的武装被叫做红军,而东北地区的武装正式番号是东北抗日联军。但是在日本人眼里,不论是关内的红军还是东北抗联,都被日本人称呼为红军。所以从日本历史学者的视角来看,红军和日本军也有过交战记录——毕竟,按照日本历史学者的观念,东北抗联也属于红军。
1936年的时候,东北抗联的高级首长杨靖宇将军通过报纸发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陕北的红军,为了落实“北上抗日”的口号,于是派兵东征,打算开赴热河战场(按:早在1933年,热河就被日本人占领,所以在那以后又有了东四省的说法,日本人占领热河以后,把热河省划入伪满统治区),同热河的日本军交战。
杨靖宇将军于是经过和其他将领的决议,打算落实一个计划:那就是红军主力如果抵达热河,那抗联也该筹备大军西征,这样可以夹击日寇,实现抗联和红军主力的会师。
于是杨靖宇将军将队伍整合起来,组成了一支四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打算取道辽宁,然后沿着南满铁路抵达辽河一带,并越过辽河进入热河,和红军会师。
所以1936年11月的时候,抗联的队伍抵达了辽宁法库县境内。只要从法库县越过辽河,就可以很快进入热河境内。
按照以往惯例,11月的时候辽河已经出现了结冰,原本杨靖宇计划带队伍通过冰面前行的手段过河。但是偏偏这一年气候反常:非但辽河没上冻,而且水流湍急。所以计划落空。
杨靖宇队伍的走向被日本人发现,所以日本人也派兵追击杨靖宇的部队。经过这一恶战,杨靖宇的队伍损失惨重,身边也只剩下了几十人。
2、后续计划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牺牲。但是余下的抗联部队依旧坚持在东北和日寇作战。这时候东北抗联在日寇打击下,队伍越来越少。所以当时抗联的首长打算研究带队伍抵达热河,联系当地的八路军——当时热河已经有了大量的八路军武装。东北抗联如果抵达八路军的驻地,无疑可以得到喘息、发展,甚至壮大。不过因为日本军的阻挠,这个计划依旧没有实现。
3、会师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东北抗联的残余部队的主体部分被迫撤退到苏联境内——因为在伪满军警和日本关东军的打击之下,抗联的生存空间越发恶劣。不过,随着苏联对日宣战以后,抗联跟着苏军返回东北,并为苏军提供了很多帮助,加快了日本关东军崩溃的进程。
随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也进入东北。之后不久,和东北抗日联军实现了会师。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东北抗联和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整合成为了新的部队,番号就是东北民主联军——相信从名字可以看出,东北民主联军其实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后续。这算是东北抗联的一种壮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