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有传言称俄罗斯正寻求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发其远东地区,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0亿美元。
这引发了一些讨论,即如果俄罗斯愿意以领土换取资金,中国是否会投资1,600亿美元来购买这一被称为“外东北”的地区。同时,人们也在探讨这一区域重新归入中国版图的可能性。
西北地区具有显著的战略重要性。中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从外兴安岭延伸至黑龙江,再至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这样的远海小岛,构成了一片广阔的国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属于中国,但在清朝时期,由于国力衰退,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导致该地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苏联解体后,这片土地被俄罗斯接管,成为俄罗斯远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俄边界也由此划定。
这个地区因其历史背景而被称为“外东北”。
对中国而言,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该区域作为中国东北向海洋运输的关键枢纽,若能够恢复,将有效解决东北地区面临的海运难题,并提升中国在相关海域的影响力。
此外,外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相当于中国国内林木总储量70%的森林资源,且富含煤炭、铁矿、金矿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库页岛具备巨大的能源开发潜力,其碳氢化合物储备量高达70至1400亿公吨原油及30兆立方米天然气。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河口东南方向,呈狭长型分布。该岛南部与日本北海道接壤,西南侧临日本海,是连接东北亚与太平洋的关键区域,具备显著的开发潜力。同时,作为“外东北”的东部重要战略防御位置,其军事价值极为重要。在19世纪晚期,沙俄为加速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在西伯利亚建设了大铁路。但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人口数量和建筑发展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认识到远东的重要战略地位,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转移计划,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其作为对抗日本的关键点。然而,由于苏联主要关注远东的资源开发,导致其整体发展相对简单。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曾尝试通过实行免费的土地分配政策来促进远东地区的发展和吸引移民,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成效。
目前,尽管远东地区拥有6210,00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但其人口仅有约787,000人,且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以外区域。此外,由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大量居民选择迁出,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发展困境。
鉴于此背景,在中国宣布计划对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预计总额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后,有观点认为中国可能借此机会加强与该区域的联系甚至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这种看法基于一种假设,即面对经济挑战时,俄罗斯或许会将远东视为一个可以与中国公司开展更多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关于俄罗斯可能出售其远东地区的探讨,仍需考虑众多因素。尽管外东北地区历史上一度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这一区域的割让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虽然清朝已不复存在,中国人对历史的追忆和精神的传承却未曾中断。当时国力的衰弱导致国土丧失,这既是遗憾,也是一种历史教训。在官方公布的地图目录规范中,要求用中国旧名标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八个地名,如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旨在铭记这段历史。因此,以金钱重新购回这些地区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自外东北地区被分割后,该地区原有数千个中国地名逐步被废除。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及俄罗斯的本土化进程,当地居民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渐淡薄。从历史与战略角度来看,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对远东地区的控制。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以海岸线为主,其中东北部的沿海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海参崴位于阿穆尔半岛最南端,不仅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也是其在远东地区的关键战略屏障。
当前,尽管俄罗斯毗邻多个海洋,但缺乏具有实质意义的海岸线。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后,由于西方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因此海参崴的战略优势愈发明显。
此外,随着俄罗斯战略重心向东转移,海参崴在俄罗斯开拓亚洲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综上所述,俄罗斯不太可能舍弃海参崴及其周边的东北沿海地区。中俄在2008年成功解决了黑瞎子岛的主权问题,明确了两国之间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消除了任何领土争端。这一成果不仅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也是双方在远东地区开展友好合作的重要前提。
尽管远东地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俄罗斯视为边缘化区域。随着欧洲地区的不断扩张和俄罗斯战略安全空间的逐步压缩,未来数十年内,俄罗斯的政策重心将逐渐转向东部。然而,由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根基,俄罗斯无法完全脱离对欧洲的战略考量。
特别是在对外东北方向上,远东将成为中俄深化合作的关键区域之一。通过像海参崴这样的港口城市的有效利用,中国东北部海域的通达性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