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小茵丨今日谷雨

中国军网 2025-04-20 09:41:19

“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2025年4月20日

我们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此时

气温回升,湿度适宜

正是强身健体的好时节

小茵为战友们准备了

引体向上的训练小贴士

一起来看看吧!

一、引体向上难度在哪里?

标准的正握引体向上分为“悬垂准备-向上拉起-下放还原”三个阶段。悬垂准备阶段,主要由前臂肌肉和腰腹核心肌群发力,以保持双手直臂正握单杠姿势,同时保持身体静止;上拉阶段,背阔肌完全激活,肱二头肌等主动收缩发力促使肱三头肌拮抗协作,向上拉起;下放阶段,斜方肌始终保持发力,保护肩关节[1]。

1体重控制

体重越大,引体向上时需要对抗的阻力也就越大,对于发力肌群的力量要求也就越高,难度自然增高。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减重,可以采取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减重的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

2肌肉力量

01上肢和背部力量

引体向上训练,主要参与协作发力的肌群包括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1]。

02握力

许多战友经常会有抓不住杆、力量无法施展的感觉。也有许多新战友,常在握紧单杠时便耗尽体力,难以完成动作。这些说明握力也是影响引体向上能力的重要因素。

3协同发力

如果各个肌肉群找不到发力的感觉,不能做到协同发力,就会导致拉不上去或引起其他肌肉的代偿,影响动作协调性和流畅性,还可能造成肌肉损伤。

二、如何增强上肢和背部力量?

1基础训练:垂直悬挂

适合于初次接触引体向上的受训者。

采取双手正握单杠(掌心向前)的方式,手距略宽于肩。全身自然下垂,肩胛骨微微收紧,保持身体稳定。建议从每次悬垂10秒开始,逐步延长至30秒以上。

2降阶训练:澳式引体、辅助引体向上

适合于上肢力量水平不足以完成引体向上的受训者。

澳式引体是引体经典变体,主要锻炼背部、肱二头肌与肩部肌群。准备时,找一副双杠或健身房深蹲架,人躺横杆下,双手比肩略宽正握杆,屈膝或直膝均可,脚掌踩地或脚跟触地,身体绷直。动作开始,背部发力收缩,上提胸部,肩部下沉、手臂后展,将身体拉近横杆,最高点时胸部尽量贴杆,全程收紧腹部、保持身体稳定,顶峰收缩1~2秒。还原时,缓慢下放身体回到起始,全程靠背部主导发力。

弹力带辅助引体向上:把弹力带固定在单杠上,受训者脚踩弹力带,依靠弹力带的助力完成引体向上练习。

对于无法完成引体向上或完成次数少于6次的受训者,建议从上述方法中选择一种,每周练习2~3次,每次8~10组,每组练至力竭,组间休息1~2分钟。

3升阶训练:负重引体向上、离心引体向上

适合于可以完成10次及以上标准引体向上的受训者。

负重引体向上:在进行负重引体向上训练时可以选用多种装备进行加重,例如作战背心、橡胶枪、水壶以及壶铃和哑铃等训练器材。确定负重装备后应将其与身体连结牢固,之后再开始训练,动作要求与单杠引体向上考核课目相一致。

离心引体向上:离心引体向上动作模式与标准引体向上相一致,区别在于动作速率,离心引体向上拉起阶段用1秒钟完成,身体由最高点降至最低点的下落过程需用3~5秒钟完成,整个下落过程缓慢而匀速。

引体向上升阶训练建议每周练习1~2次,每次练习4~6组,每组练至力竭,组间休息1~2分钟。

三、如何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1充分热身

在日常训练的热身中,我们通常采取基础热身和专项热身来充分动员肌肉,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根据个人情况,在10~15分钟为宜,动作要平稳,避免过快导致肌肉拉伤。

其中,基础热身主要包括上肢肌群(如背阔肌、胸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以及肩部肌肉)的预热和核心激活动作(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俄罗斯转体等)。而专项热身则可以尝试轻量引体向上,用较轻的重量,做几组引体向上,逐渐增加难度。

2正确握法

引体向上握法有反握、正握和对握,考核时采用正握。建议日常训练时双手正握单杠(掌心向前),手距略宽于肩,全身自然下垂,肩胛骨微微收紧,保持身体稳定。日常训练中,大家要重点关注自己握力的提升和肩关节稳定性的增强,这可以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3避免错误动作

在引体向上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肩胛骨的稳定,不要让肩膀耸起或向前,要尽量把肩胛骨向下和向后收缩,以增加背部肌肉的参与度。此外,在训练时,还要保持核心肌群的紧张,不要让腰部过度前后摆动或左右扭转,尽量保持身体的直线,以增加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持动作的连贯,不要在最高点或最低点停顿和放松。

4阶段性目标

许多战友们在刚接触引体向上时,常常为训练不见成效而苦恼。实则这是一个力量积累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科学的、长期的目标规划,才能使量变引起质变。下面小茵为大家制作了一份训练计划供大家参考:

阶段一(周期一个月左右):悬垂训练,单次持续一分钟,每周进行10组。

阶段二(周期两个月左右):弹力带辅助练习,做十个左右。负重慢放,逐步减少辅助因素。

阶段三:进行针对性训练。若胸大肌肌肉力量薄弱,可做俯卧撑、卧推等训练方法增加肌肉力量;若肩部力量不足,可做哑铃飞鸟及哑铃侧平举来提高肩关节力量;若背部肌群力量薄弱,可通过高位下拉、坐姿划船来弥补力量薄弱的问题。

四、引体向上训练过程中,发生肩部损伤如何处理?

由于训练经验不足,部分战友常在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受伤,其中最常出现的是肩袖损伤。

1临床表现

疼痛是肩袖损伤的早期主要症状,尤其是肩外侧,初期呈间歇性,在劳作后及夜间卧向患侧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者典型疼痛特点为夜间痛、背手痛及疼痛弧(即肩关节外展60°~120°时疼痛加重)。

肩袖损伤患者最常见的活动障碍为肩关节外展受限,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感到不适,甚至无法进行梳头、手臂举过头顶等动作。

2如何急救处理

1. 休息:在肩袖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

2. 冷敷:在损伤初期,可以使用冰袋敷在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3. 加压包扎:可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压包扎,有利于减少肿胀。

4. 及时就医:待情况稳定后,迅速前往附近医院就医,接受进一步专业检查与治疗。

谷雨时节

正值春暖花开时

战友们,行动起来吧

让引体向上成为我们力量成长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李世昌. 运动解剖学[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赵颖,杨小林.科学守护更“肩”强——肩袖损伤全解析[J].创伤外科杂志,2024,26(12):960-961.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

军医小茵工作室

指导老师: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

马涛教员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实验中心

刘楠楠实验师

策划:赵昱舜 晏铭瑶 郝 爽

漫画:陈潇霖 秦汶宇

文字:李若璞 章辉阳

编辑:王丽娟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