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水、雪水、井水到净化水,狮泉河见证高原官兵的奋斗故事

中国军网 2025-04-20 22:20:12

高原甘泉

■冯彦宁 李翔宇

阿里高原狮泉河兵站营区四周,一座座雄伟峭拔的山岭像沉默的巨人,峰峦尖锐似刀削,山体布满褶皱,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下楼集合搬水!”一声清脆的哨音打破了营区的宁静。政委武增强站在队伍前大声说:“同志们,今天是个好日子,单位新建的净水厂投产了。第一批500件饮用水已正式下线,今后咱们可以痛痛快快喝放心水了!”官兵欢呼雀跃,大步奔向净水厂的方向。

到达净水厂,大家争先恐后把一件件崭新的蓝色桶装水扛上肩,向门外运输车走去。勤务保障分队二级上士田金龙和战友们大口喘着粗气,脸上却满是笑意。

阿里高原交通不便,物资给养很难运送上来。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在这里显得尤其匮乏。虽然狮泉河流经兵站,但河水水质偏硬,再加上海拔高,水只能烧到85摄氏度左右。如今,顺着生产流水线,经过设备的净化,从遥远高原冰湖流淌而来的甘泉,汇聚成阿里边防军人的生命源泉。

兵站净水厂的投产仪式上,一位在阿里奋斗多年的老汽车兵忍不住感叹:“我刚上高原的那个冬天,狮泉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官兵只能用工兵铲一下一下地砍,在冰面上砍出一个能放下水桶的窟窿,然后打水提上岸,再肩挑背驮运回连队。那时候运水常常要与恶劣天气作斗争,有时候遇到旱季河水断流,就只能取雪融水来饮用……”老兵的描述,让新兵们纷纷瞪大眼睛。

“那时候为什么不打井呢?”刚来到兵站的新兵问道。

一级上士杨兴龙解答:“即使想取地下水,在冻土打井也十分不易。水厂侧门那口老井,就是我们当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成的……”杨兴龙走上阿里高原时,恰逢兵站决定打一口水井。杨兴龙有幸参与了这项“大工程”。那时候兵站的设备有限,只有一台小小的挖掘机。

“你们脚下踩的土地,再往下10来米,冻土比石头还坚硬。打井的时候,大家抗缺氧斗风沙,机器挖不到的地方,就换人抬着钻机一点一点去钻,一铁锹一锄头地用力凿……”提起这口井,杨兴龙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热火朝天打井的岁月。

两年义务兵到期,杨兴龙默默写下扎根高原的申请书。不久后,水井挖到了60多米深,井底终于渗出了涓涓细流。杨兴龙和战友们兴奋极了,每个人都端着自己的水杯盛满用水泵抽上来的地下水,大口大口品尝着奋斗的成果。那口老井,是兵站许多军人青春岁月的见证。

从河水、雪水、井水到净化水,狮泉河奔流而过,仔细聆听,水花仿佛诉说着高原官兵奋斗的故事。

(本文刊于2025年4月1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编辑:王丽娟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