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在养护孩子时,常因经验不足忽略某些早期症状,延误治疗时机。腺样体肥大这一儿童常见问题,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尤为高发。
腺样体作为鼻咽部的免疫器官,过度肥大时会阻塞呼吸道,引发鼻塞、流涕、打鼾及张口呼吸等症状。
这些症状看似普通,实则暗藏危机。鼻塞导致孩子夜不能寐,易翻身、憋醒;流涕可能伴随鼻炎,反复发作;打鼾影响睡眠质量,提示气道阻塞;张口呼吸长期可能导致颌面部发育畸形,形成“腺样体面容”。此外,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引发中耳炎,影响听力,甚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因此,新手爸妈需学会辨识这些早期信号,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专业评估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早期干预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患者案例门诊曾有一位7岁患儿,因腺样体肥大、鼻炎、打鼾、张口呼吸而备受折磨。家长反映,孩子夜间睡眠不安,频繁翻身,有时甚至憋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患儿流涕色白质稀,打鼾声如锯,张口呼吸明显。
中医四诊合参:面色萎黄,呼吸声粗,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象细弱。
综合辨证,患儿属肺脾气虚,痰浊阻肺,导致腺样体肿大,气道受阻。

针对患儿的病情,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活血化瘀为思路。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具体药物及剂量如下:
白术、茯苓、党参: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能力,从而增强体质。
桔梗、杏仁、浙贝母:宣肺化痰,疏散肺内痰浊,改善呼吸道症状。
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腺样体消肿。
炙甘草:调和诸药,增强方剂的整体疗效。

患儿按方连续服用中药半个月后,鼻塞症状明显缓解,流涕减少,打鼾声变小,张口呼吸的频率降低,睡眠质量显著提升,食欲好转,体重有所增加。
此后定期复诊,根据恢复情况微调药方,经过三个月的中医调理,患儿的腺样体肥大得到了显著改善,精神状态饱满,不再易疲劳,症状也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中医通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能够精准识别孩子的体质特点与病因所在,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症状的及时缓解,更致力于体质的根本改善,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让孩子在中医的呵护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