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过错误的同志,也是同志!”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否定了当时核心领导人博古的“左”倾错误。
这次拨乱反正,使得红军队伍转危为安,也让博古离开了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位置。
那么在这次会议后,博古怎么样了呢?
实际上,即便犯过错误、受过批评,博古依旧为红军的革命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即便不是“红花”,也甘当“绿叶”。
只可惜,这样一位宽容大度的同志,却在39岁那年,划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博古同志逝世后,全党上下悲痛万分,也知晓了他临终前,最后的一桩心事:寻找长女。
博古为何英年早逝?他想要寻找的这位长女,又究竟身在何方?
革命之路实际上,博古这个名字,并非他的本名。博古,原名秦邦宪,老家在江苏无锡。
1925年,上海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当时正在上海大学念书的秦邦宪,也加入了这次学生运动。
“五卅运动”结束后,秦邦宪心中的革命理想也被点燃,便在不久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年之后,怀揣着满腔的革命热情,他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航班。
在秦邦宪看来,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的苏联,无疑是一片“圣地”。
初到莫斯科大学留学时,秦邦宪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便给自己起了个俄文名字:博古诺夫。
在这之后,他便开始使用“博古”这个名字,回到国内后也是如此,后来的1930年,苏联爆发了政治动乱,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各个大学。
博古所在的莫斯科大学,是苏联的顶尖高等学府,也处在这场风暴的最中心。
并且在当时,中国国内的共产党力量,也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种种原因之下,博古选择了回国,这既是为了挽救革命,也是为了明哲保身。
博古刚刚回国时,中共中央的话语权还在向忠、李立三等老资历的共产党人手中,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他们定下的方针,却是在“照搬教条”。
在当时,他们坚决主张“先攻下重要城市,再辐射周边农村”的作战方略。
这种作战方略在俄国行得通,但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李立三
后来的战略失败,也印证了他们指挥的不合理,而在回国伊始,便对“城市——农村”战略高举反对大旗的博古,声望也就渐渐高了起来。
1931年,博古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成为了中共中央的“一把手”。
因为博古年纪尚轻,且没有多少打仗的经验,共产国际还派了李德作为军事顾问。
博古的缺点,也正在于此。
对于军事方面的东西,博古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对于李德这一军事顾问,也产生了过度的依赖。
只不过他没想到,自己的稚嫩、青涩,将会在日后给红军队伍带来多么深重的危机。
知错能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的“围剿”之势愈演愈烈。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军备先进,几位将领也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军事人才,几次“围剿”行动,让我军吃尽了苦头。
可面对此情此景,博古自己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军事上的事,几乎全权交给了军事顾问李德。
但李德此人虽是军事顾问,但其军事素养,其实也并没有比博古强多少。
之后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两人的错误指挥,险些让红军有生力量全盘覆没。
直到遵义会议举行,在军事上确立了新的“三人组”指挥,红军的革命形势才转危为安。
博古虽然离开了指挥的位置,但也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成功后,博古对自己做出了批评,并在之后的工作中,积极地充当起了“绿叶”的角色。
这之后,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而博古则积极地参与了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西安事变中,博古也飞往西安,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无论是在之后的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博古都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
抛去曾经的错误来看,博古对我党的革命事业,的确称得上是任劳任怨、一腔赤诚。
在他为革命事业挥汗流血的背后,则是他颠沛流离的爱情和家庭。
博古的初恋,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刘群先。两人相识于苏联,也在苏联结了婚,并育有两儿两女,共四个孩子。
遗憾的是,在后来的苏德战争爆发之际,刘群先刚好身在莫斯科,在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她便不见了踪影。
刘群先
博古内心悲痛万分,他不仅失去了爱妻,就连他们的大女儿秦摩亚,也不知所踪。
早在1933年的时候,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对家人的迫害,博古和刘群先便将孩子送到了刘群先的姐姐家里养着。
刘群先的姐姐家条件并不算好,大女儿秦摩亚很懂事,在十几岁的时候便独自出去打工,给姨妈家补贴家用。
为了保护孩子,博古夫妻俩并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的行踪。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秦摩亚对母亲的思念日甚一日,这份思念,却险些将其诱入深渊。
在工厂做工时,一位来自重庆的工友以带她找母亲为诱饵,将秦摩亚骗到了重庆。
秦摩亚满心欢喜,却并不知道自己母亲已经离世的消息。
对于这一切,博古并不知情,但这是因为此时的他,连孩子们的姨妈都联系不上了。
而远离家人的博古,尽管先后经历了妻子离世、爱女失踪的悲痛,却仍未放弃革命事业。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仍然是鞠躬尽瘁。
可天道无常、命运薄情,谁能想到,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博古同志,却未能看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折戟沉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抗战期间,博古为我党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新华社社长,和中央委员。
在家国大义面前,博古不得不暂时放下寻找秦摩亚的事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今战争结束,博古才又能继续寻找女儿。
可寻找了一段时间后,依旧不见秦摩亚的踪影。
并且在不久之后,博古又接到了另一项重要的任务:1946年,国民党以“起草宪法”为由,邀请共产党人士前往重庆。
党中央几经斟酌,最终决定派叶挺、博古、王若飞等十三位共产党人士,前往重庆赴会。
只不过,这场邀请,实际上是一场“鸿门宴”,飞机返回途中,在晋西北黑山地区坠毁,十三名共产党人员尽数遇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博古、叶挺等同志遇难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党中央,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泪流满面。
可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如今他们能做的,也唯有替这些老战友们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而这其中,便有找到秦摩亚的下落这一任务。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寻找秦摩亚的事宜被提上了日程,他们并不知道秦摩亚被拐卖的消息,便先找到了秦摩亚的姨妈。
从姨妈口中,他们得知秦摩亚已经失踪多年,当即变得手足无措。
茫茫人海,这样一来,他们又该去哪里寻找呢?
薪火相传但不久之后,一封秦摩亚亲笔誊写的信件,却寄到了她姨妈的家中,他们这才知道当年秦摩亚被拐到了重庆。
那么被拐到重庆的秦摩亚,这几年间,过得又是什么日子呢?
原来,当初将秦摩亚拐到重庆的那个女工,并没有转手将秦摩亚卖出去,而是留在自己家,让她给自己当佣人。
解放战争结束后,秦摩亚这才找到机会将信件寄出。
不久后,几位解放军便出现在了那位重庆女工的家门口,将秦摩亚救了出来。
之后,秦摩亚来到了北京,也得知了父母亲先后去世的消息,她情不自禁,两行热泪默默流下。
之后的秦摩亚,决定继承父母的遗志。
她先是刻苦学习,最终在1955年加入了共产党,学成之后,又先后在北京市一中、北师大当起了教师。
在之后的岁月里,她也一步步成长为献身革命事业的志士。2017年,这位饱经蹉跎,但矢志不渝的同志,因病与世长辞。
“有些人死了,但仍然活着”,无论是博古、刘群先,还是秦摩亚,都“以身证道”,也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怀念。
参考资料:
1、略论秦邦宪的历史地位——《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年第2期24-27,共4页
2、从博古的错误说起——《同舟共进》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3、深切怀念我的父亲博古——《党史文苑》 2009年第11期4-8,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