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诊遇到了这种情况:嘴上长泡、心烦失眠,肚子却冷冰冰、吃凉就拉稀,这是咋回事?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肝火旺、脾胃寒在作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热下寒。

打个比方:肝就像高压锅,肝火太旺就会导致头疼眼红;脾胃就像冷灶台,火不旺就煮不熟饭,就会导致肚子胀、手脚凉。这两边一搅和,身体就得上热下寒。
那我们该咋办?教你一招,调理分三步走第一步:
1、肝火旺:平时会伴有口苦、眼红、失眠等症状,这时我们可以参考柴胡疏肝散
2、脾胃寒:平时会伴有肚凉、拉稀、手脚冷等症状,这时我们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
第二步:按穴位
1、太冲穴(脚背大拇趾缝往上2指):每天按揉5分钟,疏肝气。
2、足三里(膝盖下4指):早晚拍打100下,暖脾胃。
第三步:
如果你不仅上火下寒还会导致头晕胀:这时我们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搭配香砂六君丸一起服用,主要起到一个清肝胆火,健脾化湿的作用。
如果你总是觉得失眠腰冷:可以参考交泰丸引火归元,再搭配一个金G肾气丸来起到温肾的作用。

提醒一下,中医讲究辩证诊治,上文中的药物仅供参考!如您有不适或有类似的症状,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治疗,不可盲目用药!
好历害的需要.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