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吹捧的“白马山大胜”:自曝损失3500,号称消灭多少志愿军?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11-03 11:59:24

1952年9月下旬,由于志愿军在双方对峙区域的积极备战行动,“联合国军”感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威胁,在即将爆发一场大战的预期下,他们也开始针锋相对地加强部分地区的防御,并且试图通过一场局部进攻迫使志愿军转入防御。

“联合国军”所谓的主动进攻,即“摊牌行动”后来直接导致了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双方在仅仅3.7平方公里的几个山头上血战了40多天,伤亡3万多人,最后以美韩联军的惨败而告终。

如果说在1952年10月“联合国军”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的话,应该就是所谓的“大胜”白马山战斗,这次战斗的强度和战略意义并不比上甘岭战役强,但却被一贯夸大的韩国军史和美军战史吹上了天。

白马山高地又称395高地,从地图上看是在以平康谷地为顶点,以金化和铁原为底边的“铁三角地区”的一角上,是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必争之地。

从志愿军的角度来看,确保395高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就能够确保“铁三角”一角的安全,从而稳定东西战线的后勤中心和通信枢纽。

“铁三角”地区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而以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将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于395高地也是志在必得,因为395高地对于铁原有着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还掩护着后方从高台山到宝盖山南下汉城的“联合国军”重要补给线。

如果失去了白马山,将会导致美军第9军和南朝鲜军的防线撤到驿谷川以南的高地上,从而彻底丧失对驿谷川地区的控制,为志愿军的进攻和侦察提供极大的便利。

南朝鲜军第9师于1951年10月17日接替美军第3师防守白马山之后,用一年时间在这里构筑了坚强工事,期间志愿军42军曾经多次向白马山发起佯攻,但均未能得手。

1952年5月中旬,战斗力极强的38军接替42军驻防白马山正面,南朝鲜军第9师师长金钟五少将即判断38军很可能发起新的攻势,因此对炮兵火力和弹药补给做了充分准备。

一个必须指出的因素是:自1952年6月以来,整个朝鲜中部地区因暴雨导致洪水泛滥,对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各方在板门店的谈判行动也使得两军在进攻行动上受限。

1952年的阵地战

无论对志愿军还是对“联合国军”来说,这样的形势都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后来上甘岭战役和白马山战斗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

10月3日,南朝鲜方面突然得到消息,称志愿军38军将在10月5日凌晨以一个团的兵力发动进攻,这让早就对志愿军神经过敏的南朝鲜军大为恐慌。

根据得到的情报,他们认为此次进攻的38军340团战斗力很强,其一个团的兵力有2300多人,装备各种火炮46门,近百挺轻重机枪,还有一些火箭筒。

金钟五匆忙召集手下,要求全师在10月4日3点钟之前完成作战准备,以1个团的部队防守395高地,1个团作为预备队,还有4个营作为二线部队,随时待命机动。

在2天时间里,白马山上南朝鲜第9师第30团的部队发了疯一样抢修掩体和工事,他们将交通壕加修到一人多深,将营、连、排之间的电话线埋到了地下,把阵地前的铁丝网从3列增加到7列,还埋设了大量的防步兵雷、反坦克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雷。

南朝鲜第9师师长金钟五“一战成名”

虽然从10月4日开始志愿军对白马山南朝鲜军阵地实施了几轮炮击,但因为对方早就采取了防范措施,导致成果甚微。

同时,为了防范志愿军在必要时将蓬莱湖水库闸门打开水淹395高地,金钟五还将大量粮食和弹药连夜送到了高地上。

得到情报的美军匆忙调动了一个坦克连提供火力支撑,同时要求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的B-29轰炸机对志愿军可能的后方炮兵阵地进行轰炸。

后来的事实证明,始终在朝鲜上空占据主动权的美国空军对38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空军和高炮火力均略显不足的情况下,38军不得不束手束脚,难以施展。

这样一来,10月6日19点15分38军开始进攻后顿时显得十分被动,由于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已经被南朝鲜军预判,南朝鲜军在后方的2个炮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和美军坦克部队同时开火,向3路进攻的志愿军猛烈轰击。

江拥辉继梁兴初之后担任38军军长

与此同时,部署在读书堂下里,距离战场约12公里的美军2个155mm重型榴弹炮营也向志愿军步兵集结地区和炮兵阵地倾泻弹雨。

在南朝鲜军3倍优势的防御兵力和火力面前,志愿军一个营的进攻部队很难突破,经1个小时的战斗不支撤退,但仅仅十几分钟后他们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

这次冲锋改由334团一个营对位于395高地南端的南朝鲜军实行重点出击,意图切断白马山主峰和北侧棱线之间的联系,志愿军的进攻极为凶猛,到晚上10点终于杀入南朝鲜军的防御阵地,并使得30团的前方通讯陷入瘫痪。

一时间,高地上白刃破风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死伤者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南朝鲜军抵挡不住精锐中的精锐第38军的攻击,被杀得尸横狼藉,血流成渠。

在395高地南端的守军陷入苦战之后,第30团团长林益淳立即动用了预备队第9连实施反冲击,但被志愿军挫败,并且和守军一起被压迫到了10连最终的阻击阵地上。

南朝鲜军的炮兵

然而志愿军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事实,即南朝鲜第9师用于防御白马山阵地的不是一个团,而是2个团!

为了防止30团全团溃败的命运,金钟五迅速将作为总预备队的第28团第1营和师特务连配属给第30团执行夺回作战,同时将28团2营调上来待命增援。

这就造成了在395高地南侧高地上双方的兵力接近4比1,在南朝鲜军源源不断的援兵包抄下,344团3营的进攻功亏一篑。

10月7日凌晨,114师340团以2个营的兵力向白马山高地又发起2次冲击,每一次都遭到美韩军队的集火拦截,最终只有约一个连拼死冲进了“骆驼”棱线西南侧,对此后的战局影响有限。

虽然成功守住了阵地,但南朝鲜军2个连此后发起的反冲击却受挫,基本上是除了丢下一堆尸体之外一无所获。

南朝鲜军士兵

即便在兵力上处于严重劣势,志愿军依然成功驱逐了防守“骆驼”棱线的南朝鲜军,并进而迫使防守395高地主峰的南朝鲜第30团第1营溃退。

这可能是整个白马山战斗中志愿军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虽然在主峰上的志愿军正在到处追赶敌人,很快作为预备队的28团2营的登场就打破了这一假象。

金钟五临时下令,由第28团接替30团的战场统一指挥权限,该团2营作为一支生力军突然杀出,于10月8日凌晨2点40分重新占领主峰。

战斗仅进行了一天时间,其激烈程度就超出了双方原先的预计,美军战史称,志愿军的火炮平均每天都要发射超过4500枚炮弹支援步兵进攻,很快高地的表面就全部成了焦土。

仅仅在南朝鲜军恢复主峰阵地几个小时后,志愿军334团就借着8日早上大雾的掩护重新攻入主峰,惊慌的南朝鲜军呼叫美国空军支援,但美军却把炸弹扔到了自己人头上,导致2个连的南朝鲜步兵被炸散,395高地再次被志愿军控制。

到处肆虐的美国空军

这已经是双方第5次争夺主峰阵地了,当日下午5点,金钟五拼凑了2个营的新锐部队重新进攻,在晚上23点再次攻入主峰。

经过3天激战,南朝鲜第9师的28团和30团都被打残,只好抽调第29团和第51团接替,这样一来,南朝鲜方的防御兵力始终在志愿军进攻兵力之上。

而且,38军一直坚持将自己的主要进攻兵力沿着西面的主要道路进攻,因而一再遭到第八集团军优势的火炮、坦克和空军血洗,一次冲锋被打垮之后马上组织第二次冲锋,在10天内组织了28次冲击,却始终没有消灭掉南朝鲜第9师任何一个成建制的部队。

这使得金钟五能够把自己受到重创的团、营级单位撤到后方,补充兵员和火力之后再次投入战场。

10月15日,随着上甘岭方向响起隆隆炮声,38军放弃了攻击白马山的计划,转而将火力用于支援上甘岭一线的作战,而白马山阵地依然被南朝鲜军队所控制。

南朝鲜30团团长林益淳,后来在金城战役中被活捉

在这场规模不算太大的争夺战中,南朝鲜方声称自己阵亡了505人,负伤2526人,失踪391人,合计3422人。

而他们统计的战果则是:毙敌8234人,伤敌1001人,俘敌57人,合计9292人。

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几乎是完全引用了这一数据,称南朝鲜军以不到3500人的伤亡取得了歼灭中国军队近一万人的重大胜利。并称“白马山之战看来就是克拉克将军在1952年初夏所强调过的典型的战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