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晨21岁就进入了央视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这30年里,她不仅实现了零失误,还保持了零绯闻的记录。
提到《海峡两岸》这档节目,很多观众都会想到她,她是这档节目的“扛把子”,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标杆。
在央视这个大舞台上,董卿、朱军等主持人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桑晨却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
她的家世背景其实相当显赫,只不过她从不炫耀这些优势,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桑晨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爷爷是中国早期著名的演员、导演和编剧。
1954年,爷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进入北影厂,在经典影片《探亲记》中饰演“田副局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爷爷转战西影厂,成为了作品中的“领导专业户”,并担任过北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室主任。
奶奶赵莹同样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工作者。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演员之一,她曾在北影厂、八一厂等多家影视公司工作过,还执导过科教片《中国猿人》,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奶奶为中国的科教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业内公认的先驱者。
母亲也出身于艺术世家,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桑晨对艺术充满了热爱。
尤其是舞蹈,她非常喜欢,并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为了培养她的兴趣,父母给她报了舞蹈班,坚持学习了八九年的舞蹈。
在这段时间里,她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不少奖项,原本以为会继续在舞蹈领域发展下去。
然而,由于身高问题,多所专业的舞蹈学校拒绝了她,使她的舞蹈之路受到了阻碍。
无奈之下,桑晨只能放弃舞蹈梦想,专心学习。
高三那年,老师带她到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录制节目。
在录制过程中,编导看中了她的嗓音条件和天赋,建议她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回家后,桑晨高兴地与父母分享了这件事,最终在父母的支持下,决定转战备考播音专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系统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知识。
虽然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桑晨从未向外界透露过这些信息。
她选择靠自己的实力站稳脚跟,因此很多人称她为“隐形人”。
1994年,还在读大四的桑晨以实习生身份担任《天涯共此时》栏目的主持人。
作为一名实习生,她在节目中表现出色,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让编导们眼前一亮。
毕业后,她正式加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参与策划并主持了《天涯共此时》周末版,多次前往台湾进行采访报道。
真正让观众认识她的,是《海峡两岸》这档节目。
每天在节目中,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两岸问题,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020年,她与台湾主持人李艳秋共同主持的《实际梦圆》节目获得了“彩虹奖”一等奖。
随后,她又挑战自我,主持了《国家记忆》这档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的节目。
在这个节目中,她以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带领观众回顾历史,见证时代的变迁。
从实习生到正式主持人,桑晨用了两年时间,但她对节目的策划和准备非常用心。
为了确保不出差错,她经常一个人默默练习,反复读稿。
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她在主持生涯中始终保持零失误。
而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家庭背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爷爷、奶奶和母亲都是圈内的老前辈,这让她更加自信。
关于桑晨的感情生活,外界知之甚少。
据说她的丈夫是大学同学,还有人猜测是台湾人或圈外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经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女儿。
婚后,丈夫全力支持她的事业,承担了大部分家庭责任,让她能够安心工作。
现在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幸福,空闲时她喜欢带着女儿外出旅行,丰富彼此的精神世界。
尽管桑晨在央视的地位很高,但她依然保持低调,没有开设任何社交媒体账号,也不参与综艺节目或社交活动。
她甚至被称为央视“骑车上班第一人”,完全没有明星架子,网友直呼“好接地气”。
在这个媒体行业里,能做到如此专注于事业的人并不多见。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品质:低调、专注、敬业。
对于这样一位低调的实力派主持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更多关于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的智慧。
毕竟,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是天赋和机遇,更重要的是那份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