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瑞士大学限制中国学生申请,中立政策成了笑话

天机调茶局 2024-11-04 19:53:47

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瑞士,曾经被视为全球最中立的国家,五百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中立。

然而,就在近日,瑞士的顶尖学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下文均采用简称)发布了一项新的录取筛查政策,这一政策直接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学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这项政策对来自中国的申请人带来了何种影响?对瑞士的国际形象有何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据报道,ETH Zurich 已宣布自今年开始对来自23个国家的博士和硕士学生、来访学者及新员工实施更严格的安全筛查,包括中国、朝鲜、俄罗斯和伊朗等。

这项政策虽然表面上旨在防止技术与科研成果被用于军事用途,但其对来自特定国家的学生的特别对待,不免让人质疑其歧视性和不公平性。

ETH Zurich限制中国学生申请的政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以培养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而闻名,排名位列全球第七。

然而,这所大学却在10月31日宣布了一项令人意外的政策——对来自23个被联合国安理会、美国或欧盟实施制裁的国家的申请人进行自动筛查,其中就包括中国。此次新规不仅适用于硕士、博士申请者,还涵盖了来访学者和新员工的录取审查。

对于申请者的筛查,ETH Zurich 提出了四项评估标准,包括申请人的国籍与居住地、是否曾在某些被视为“安全风险”的机构就读、是否曾获得来自受制裁国家的奖学金等。

只要有两个或以上标准被勾选为“是”,申请人便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虽然学校声明并未设立硬性排除标准,也没有自动拒绝的机制,但来自23个国家的学生几乎都要接受额外的审查流程。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ETH Zurich 表示,这项政策的实施是为了“降低学院技术和知识被用于军事目的的风险”。

他们特别提到,涉及关键技术的学科领域几乎都将纳入筛查范围,这些学科包括增材制造、应用化学、信息技术等。尽管学校强调这些措施并非针对特定个人,每一位申请者都会被“逐一审查”,但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和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曾在瑞士长期工作的机器人科学家耿涛对此政策直言不讳,认为这一举动是“前所未有的荒谬”,他担忧其他欧洲高校也会步其后尘,逐步跟进这类筛查措施。

耿涛还指出,ETH Zurich此举是在回应外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而采取的,但并没有真正的“制裁”依据。

除了中国之外,包括俄罗斯、伊朗、朝鲜在内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也被列为“安全风险”,其中中国的“国防七子”更是被明确点名,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这些中国高校在某些领域的研究被认为可能存在“军民两用”的潜在风险,因此被纳入筛查范围。

ETH Zurich的政策引发了不少反对声音。一位匿名评论者在该校的政策页面上写道:“这是一所曾因独立、公正和科学公平而备受尊敬的学府,如今却失去了这些可贵的价值。”

这段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不少中国留学生甚至表示对自己在欧洲的求学前景感到迷茫和失望。

近年来,不止ETH Zurich,对中国学生施加限制的欧洲高校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例如,荷兰的埃因霍温理工大学今年七月就宣布不再接收由中国国家奖学金委员会资助的申请者,德国某大学去年也决定拒绝接收中国政府机构资助的研究人员,以“减少工业间谍活动的风险”为借口。

种种措施显示出欧洲部分高校对中国学者的防范与戒备心理不断加深。

在中美科技合作前景不明朗的当下,这样的政策无疑会影响中欧之间的科研合作,也可能对双方的学术交流和信任基础带来冲击。对中国来说,这一政策既带来了现实的困扰,也对瑞士“中立国”的形象提出了挑战。耿涛认为,瑞士这种针对中国学生的敌对态度可能对瑞士经济也会带来影响,特别是很多中国富人或许会因此不再将资金存放于瑞士的银行,如瑞士银行集团(UBS)。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ETH Zurich此次的政策是否会成为更多高校效仿的对象,还有待观察。然而,无论如何,此举已对瑞士一贯的“政治中立”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ETH Zurich新政策的后续影响

ETH Zurich 这一政策对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瑞士的国际声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中欧之间的合作可能产生的后果。

首先,这一政策很可能使得瑞士在中国学术界的形象大打折扣。瑞士长期以来以政治中立和开放包容而著称,是不少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留学和科研目的地。

然而此次政策却传递出了一种不信任甚至敌对的信号,这无疑会影响中国学者的选择,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对国际学生更为开放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加拿大或澳大利亚。

其次,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ETH Zurich 的政策可能会对整个欧洲的科研生态产生连锁反应。

随着欧美各国对“军民两用”技术的管控逐步趋严,各大高校在国际招生和学术合作上的限制措施也随之增加。中国作为全球科研人员输出大国之一,其科研人员的流失将不可避免地对欧洲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造成影响。

一些专家指出,优秀的国际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如果欧洲高校因各种限制性政策而无法吸引最优秀的国际学生和学者,这将严重削弱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ETH Zurich 的这一政策还会加剧中欧之间的学术隔阂。学术研究本应是超越国界的,是人类共同进步的象征。然而,过度的政治干预使得科研合作变得愈发困难。

一些中国学者表示,此类政策将使他们在合作项目、论文发表以及学术会议等方面遇到更多障碍,甚至可能会因为国籍原因而被排除在重要科研合作之外。这样一来,全球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瑞士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国际经济和学术合作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政策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国际形象和经济利益。

此次 ETH Zurich 的政策不仅会导致中国学者对瑞士科研环境的信任下降,也可能进一步影响瑞士在国际上的中立地位和吸引力。

特别是对于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的瑞士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似乎有违其一贯的中立立场,可能让外界质疑瑞士是否仍然能够在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保持独立和公正。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对瑞士的金融业也有潜在影响。瑞士以其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政治中立著称,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尤其是中国的投资者。

然而,一旦瑞士的中立形象被削弱,这些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评估其资产配置,特别是在其他地区的金融中心逐渐崛起的情况下,这对于瑞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这一政策也反映出当前全球科技竞争下的紧张局势。随着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让欧美国家感受到了压力,这种背景下,防范中国的“技术外流”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共识。

然而,这种普遍的戒备心理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科技合作的减少和信任的缺失只会让全球科技进步的步伐放缓。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只有开放和合作,才能真正推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稍作小结

ETH Zurich 限制中国学生申请的政策反映出当前国际形势下学术界面临的复杂挑战。

尽管政策初衷是为了防止技术滥用,确保国家安全,但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无疑对全球学术交流和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瑞士而言,这一政策不仅影响了其在中国学者中的声誉,也让外界对其政治中立性产生了疑问。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保持科技安全的同时,继续推动国际科研合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或许,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建立更加透明、公正和开放的合作机制,而非简单地以国籍为由设立门槛。

1 阅读:184
评论列表
  • 2024-11-04 22:33

    瑞士是一个假中立的国家。虚伪

  • 2024-11-04 22:46

    美西方双标狗伪君子暴露无遗。

  • 2024-11-05 10:25

    自为了讨好美西方而制裁俄罗斯那一刻开始,瑞士的信用就已经破产了!

天机调茶局

简介: 南航博士/不一样的国际视角/基于事实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