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在二战中不能被征服

鼓楼钟声 2019-05-19 13:53:0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柳条湖事件,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全境惨遭沦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短短时间内,中国东部和南部大片领土沦陷,中国进入最危险的时代。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很多人很极端的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太平洋战争和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也有人极端的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

1936年,双十二事件发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下,蒋介石得以同意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1937年8月,在国内各方面的努力下和苏联对避免双线作战及国际人道主义的考虑下,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继续领导抗日。同年12月,南京沦陷。

中国军民浴血奋战

全面抗战后,中国军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正面战场上,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大小会战22次,大型战斗1173次,小规模战斗3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28万人,其中歼灭日军42万人。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因此,中国战场上歼灭日军人数在94.7万人左右。(但是,日本厚生省1956年3月的调查数据中,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在东北战死2.6万人,1945年8月15日后,八路军、新四军继续对日作战中战死5.11万人,因此,日军战死应该在58.17万左右,与国内统计数据不符)。国民政府军伤亡达三百六十多万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伤亡达五十八万多人,平民伤亡4000万人以上,加上其他方面的情况,中国人口损失大约在5000万人以上,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八分之一,另有大约9000万人沦为难民,占全国人口将近四分之一。中国军队在装备极差的情况下,顶住日军精锐部队的进攻,并且还在后期实施反击,是二战中独一无二的。

大后方

远离战场的广大西部地区,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彼时的中国西部,经济、军事、社会各个方面都严重落后,作为战争保障的农业生产大部分靠人力畜力,使用的工具比如独轮车,扁担,犁等这种已经进入博物馆的东西,交通工具大部分是骆驼,牛、马车,公路里程小,交通落后。

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商业,政府机构,学校等迁往西部,经过国民政府的扶持,包括军工等大批工厂继续开工生产,军用、民用工业品得以悉数补充。玉门油田也开始产油,承担了90%以上的原油生产。农业方面,国民政府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极大的支撑了抗战需求。工、农业不仅满足了国内抗战需要,甚至偿还了部分美苏的对华贷款。各高校相继落户西部各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至抗日战争结束,教育水平较战前大大提升,并极大的提高了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同时,文艺创作也达到高潮,大量优秀抗日作品的创作,极大的推动了全民的抗战积极性。除了工、农业,兵源和劳工的补充任务也由大后方承担,各省捐款捐物,积极响应抗战,极大的保证了抗战需求。

敌后

日军主要控制城市及重要据点,而广大农村仍然以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活动。太原战役失败后,政府军大部分退到黄河以南,华北地区八路军迅速进入敌后,依托抗日根据地,与敌后日军进行游击战争,极大的牵制了日军,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

苏联对华军事援助

从1937年11月到1941年6月,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新疆,甘肃,陕西,组成了西北的国际援华大通道,被称做西北孔道。截止1941年6月,通过西北孔道进入抗日前线的各类飞机达到904架,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大炮1190门,以及不计其数的枪支、弹药、炮弹等,还有各类飞机备用零件、汽油等物资。当然,中国都是通过相关贷款以及物资交换等取得的。同时,苏联还派出援华志愿队共计两千多人次,两百多苏联志愿者牺牲在了中国。现在,很多牺牲在中国的苏联志愿者后代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关于自己亲人的信息。

美国对华支援

诸如驼峰航线,滇缅公路,西北孔道这些援华通道,使欧美反法西斯国家以及国外华侨的对华援助能够源源不断的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从1937年至1945年,美国给予中国政府贷款6次,总计6.7亿美元,其中后三次总计6亿美元的贷款为信用贷款,可以自由买卖包括军火在内的各种物品。同时还向国民政府提供了8.4亿美元的租借物资,美国由之前的中国抗战不至奔溃到后期的抑日援华,对中国抗日战争是非常重要的。

太平洋战争

1939年,苏联和日本关东军爆发诺门坎战役,苏军以战神朱可夫将军率领苏军精锐击败了关东军三流边境守备部队,日本被迫决定南下。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夏威夷后,美国对日本宣战。随后,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海域多次发生战斗,美军亦逐步攻占被日入侵的岛屿,同时,也让日本的远洋作战能力全面丧失。太平洋战争给日本的侵略之路敲响了丧钟。当然,太平洋战争也让日军在中国的掠夺更加疯狂,使中国短期内承压更重。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日本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

国际大环境

日本侵华战争并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孤立战争,而是整个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的对抗。从初期苏联不希望两面受敌,美国不希望轴心国在亚洲、非洲、欧洲胜利后专心对付美国,到苏德战争爆发,日军偷袭夏威夷成功后,苏联和美国被成功拖入战争泥潭。这两个国家的加入,使得战争力量的天平出现巨大反转。

因此,抗日战争的成功,与中国军民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战分不开,也与国际大环境分不开,更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分不开。

2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