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海
日前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在国内网络刷屏,这则发布于近一个月前的招聘启事一开始并未获得高度关注,直到有眼见的人发现,此次招聘的岗位中赫然出现了“行星防御岗”,而且一次还要招聘3位硕士研究生担任该岗位工作,这高大上的岗位名称瞬间引爆舆论。
(小说中的“行星防御理事会”)
对于喜欢科幻的人,“行星防御”这四个字不会陌生,被认为是我国最顶级的科幻小说著作《三体》中就有“行星防御理事会”这个部门,并作为小说故事中的重要一环贯穿情节主线,因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只是读者们没想到这小说刚看完没几年,这小说剧情就要成真了?这国家国防科工局的“行星防御”岗位真的是为了防御外星进攻的么?我就来说道说道。
首先,这个“行星防御岗”来源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在2025年招聘的众多岗位中的一个,此次一共招聘3人,要求是来自天体物理、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天文学、光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从这个任职要求可以看出,这个岗位主要是应对自然天体可能对地球、人类造成的威胁所进行研究而设置的。
(实际上地球曾多次面临小行星靠近的威胁)
其次,这个“行星防御”大概率防御的是“小行星”这样的自然天体。并非我危言耸听,每年都会有一些自然天体,对太阳系乃至地球,形成威胁。小行星这类天体在太空中撞上行星的概率并不低,此前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行星“危险接近”地球的情况。最近这几十年里,不仅中国,包括美国、欧空局等,都专门增设了这类专门监测太空自然天体可能对地球形成威胁,并提前告警的部门,因此这“行星防御”岗也是“实至名归”。
(要监测小行星这类FAST天眼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行星防御岗”没有被设置在国家航天局中,而是国防科工局来招聘,这就多少有点儿耐人寻味了。按说监控自然天体对地球的威胁,理应由国家航天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来完成,这国防科工局来“行星防御”,显然有些其他的考虑,但这也不奇怪。
(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并不小)
能够威胁到地球的这类“小行星”的共同特征是体积不大、速度很快、来自外太空,在被观测到前轨迹很难精确测算。想要提高监测精度,一方面依靠地面强大的天文望远镜、FAST天眼等设备,另一方面则要依靠空间站、卫星等更靠近太空的设备来提前观测。在这种情况下,防御小行星这类自然天体和防御人造航天器没有太大区别。而所谓能达到小行星这种程度的航天器,无非高超音速飞行器、乘波体飞行器、太空武器等。国防科工提前“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毫不夸张地说一些人造航空器的性能已经接近小行星带来的威胁)
另外,行星防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光要“监视”“测算”,还要体现“防御”的特性,目前人类要怎么“防御”小行星呢?比较主流的方案就是在遇到明知会对地球造成影响的天体靠近后,利用外力将其摧毁或使其偏转轨道,通俗来说就是将小行星推开,而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是中国航天研发的火箭、有可能还会需要到炸弹、导弹等,因此航天科工来设置这个“行星防御”很有必要。
不过,现在也不必将这个“行星防御”岗位看的过于神秘,该岗位是“合同工”,说明至少在目前,这项工作很可能还处在“试点”阶段,至少在近几年,地球受到“行星威胁”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