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我隔壁王姐追剧追得茶饭不思,捧着手机在小区凉亭里一坐就是大半天。凑过去一看,她居然在看每集就十来分钟的短剧,还拉着我说:"哎哟现在的短剧不得了,演员个顶个的漂亮,演得比电视剧还带劲!"这话可把我惊着了,要知道王姐以前最看不上这些"快餐式"的小视频,现在倒成了短剧的忠实观众。要说现在的短剧市场确实热闹,就跟菜市场里新开张的档口似的,天天都有新鲜货。以前咱们总觉着短剧就是些狗血桥段拼凑的玩意儿,可自从那部四川话的《家里家外》火了之后,大家突然发现,原来短剧里也能出精品。这剧里的媳妇孙晓艳骂起人来跟机关枪似的,可做起事来又实在得很,看得人又哭又笑。最绝的是演员都说地道的四川话,我家楼下开面馆的老板娘追剧时直拍大腿:"这才像我们四川婆娘嘛!"
说来也怪,这些在短剧里大放异彩的演员,仔细一瞧都是熟面孔。演孙晓艳的孙艺燃,早些年就在《星汉灿烂》里当过女护卫,当时镜头少得可怜,戴着面纱站岗,谁能记住她?还有那个在《太子爷他过分野》里美得跟画似的邓灵枢,原来在电视剧里给女主角当过闺蜜,台词都没几句。现在倒好,跑到短剧里个个都成了挑大梁的主角,要我说啊,这就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我闺女给我分析过,现在年轻人看剧都爱开二倍速,反倒是我们这些中年人,看短剧正合适。一集十来分钟,买菜路上就能刷完,还不耽误做晚饭。关键是这些演员长得都水灵,不像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是整容脸。上周我在理发店等着烫头,听见俩小姑娘议论:"短剧里的姐姐们比选美冠军还好看,关键是看着舒服,不像某些明星满脸玻尿酸。"这话糙理不糙,现在的观众眼睛毒着呢。
要说这些演员为啥在长剧里出不了头,我觉着跟咱们去菜市场挑菜一个理。大制作电视剧就像超市里的精品货架,摆的都是包装华丽的进口水果,制作方专挑那些有名气的"品牌货"。而短剧市场就像早市的散装摊位,新鲜水灵的本土蔬菜,看着普通,吃起来才够味。孙艺燃这样的演员,在长剧里可能不够"洋气",到了短剧里那股子烟火气反而成了宝。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挺有意思,有个短剧导演说现在选演员就跟相亲似的。既要长得端正,又不能太网红脸;要会演戏,还不能端着架子。这话我深有体会,就像咱们给孩子找对象,不要多漂亮,关键是看着顺眼、会过日子。您看《家里家外》里两口子吵架的戏,孙艺荣扯着嗓子骂人,顺手还能把灶台上的菜炒了,这哪是演戏,分明就是隔壁李婶家的日常。
我观察过,现在火的短剧女主都有个共同点——长得有记忆点。不像以前电视剧里的女主,美是美,但十个里有八个长得像姐妹。就说那个演伪骨科剧的郭宇欣,大眼睛跟会说话似的,我们小区舞蹈队的刘阿姨看了直夸:"这姑娘长得喜庆,看着就招人疼。"还有翟一莹,在短剧里穿个碎花衬衫都像画报里走出来的,我家老头子难得夸了句:"这才是正经姑娘该有的模样。"
说来也心酸,这些演员在长剧里摸爬滚打多年,可能还不如在短剧里演三个月。我闺女追的短剧《许你一场悲欢》,女主侯呈玥以前在正剧里当背景板,现在穿着职业装往那儿一站,气场比真正的女总裁还足。这让我想起老家表妹,在大城市写字楼里当文员没人注意,回县城开个奶茶店倒成了街坊四邻的明星人物。
最近跟跳广场舞的姐妹聊天,发现大家都在追短剧。张大姐说得实在:"我们这把年纪的,看不了那些要死要活的爱情戏,就爱看这些接地气的生活剧。"这话在理,短剧里的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可不就是咱们天天遇着的鸡毛蒜皮?上个月我们小区两家为停车位吵架,跟《家里家外》里抢晾衣杆的剧情一模一样,后来物业主任调解时还拿剧情说事儿,愣是把两家人都逗笑了。
要说这些演员的翻身仗,倒给咱们普通人提了个醒。有时候不是自己不够好,可能是没找对地方发光。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老周,在五星酒店当过厨师,做的法式大餐没人欣赏,现在支个煎饼摊倒成了网红。这些从长剧转战短剧的演员们,不就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口热锅吗?
看着现在短剧越来越红火,我倒想起二十年前的电视剧市场。那时候演员个个都有真本事,台词功底扎实,演什么像什么。现在的短剧市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毕竟一集就十来分钟,没时间给你注水磨洋工。演员要是演技关,观众手指一划就换下一部了,比电视台换台还利索。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咱们观众其实最好伺候。只要故事真实、演员用心,哪怕制作糙点儿也看得下去。就像我妈总念叨的:"菜好不好吃,关键看掌勺的用不用心。"这些在短剧里闯出名堂的演员,哪个不是踏踏实实演戏的主儿?下次您要是剧荒了,不妨点开短剧看看,说不定就能遇见下一个"孙晓艳"。对了,您最近有追什么好看的短剧吗?咱们评论区唠唠,我也好跟着蹭点好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