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开始主持军委工作,不久后,他约张爱萍谈话,并表示“希望能由他出任军委秘书长,协助自己做具体工作。”对此,张爱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向他推荐了罗瑞卿。当时,国防科委刚刚制定了“三抓”计划,即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张爱萍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立下军令状,承诺在80年代前半期完成。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更是对自己人生最后的承诺。因此,当他听说中央有意让自己担任军委秘书长时,毫不犹豫地便拒绝了,他说:“1956年起,我就开始协助聂帅抓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抓国防科技这一摊,我认为我更适合在这方面的工作。今年我67岁了,再干上3年,我争取把我军的装备搞出个样子来,交给你。”1980年5月18日,我国成功洲际导弹成功发射,震惊世界。这时,张爱萍主动提出了退休,但他等来的不是获得批准的退休报告,而是新的任命。直到1987年,张爱萍请求退休的报告才得到了批准,他终于安心地享受起了退休生活。退休后,张爱萍对自己操劳了大半生的国防科技事业不再那么关注了,更是很少谈论起自己的功绩,他认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如果过多地讲述自己的成绩,无形之中会给人一种宣扬突出个人的感觉,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所以,退休后他总是围绕着写诗、练书法等爱好。张爱萍的书法很受欢迎,军中前来向他求字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几乎只给残疾的退役军人、学生和老区人民题写,其他人从不轻易答应。后来,一向不愿意过多讲述人生经历的张爱萍将军,却因为几篇不实报道发了怒。其中有一篇报道原子弹的文章中写道:“原子弹往铁塔上运送的时候,装有原子弹的吊篮被卡住了,结果当时一个技术人员急中生智,踹了一脚,把卡壳的地方踹开了,原子弹才得以成功爆炸。”这篇“一脚踹响了原子弹”的报道被张爱萍看后,十分生气,他生气地质问道:“这篇报道是什么人写的?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原子弹那么精密,怎么可能拿脚去踹呢?这哪里是我们当年搞尖端武器的严谨作风?”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劝道:“胡说八道的人一直都存在的,你也管不过来。这些历史,我们后人没有经历过,自然也不会知道,还得靠你们这些亲历者来讲。你们又不说,那我们就只好听他们的了。”张爱萍听后沉默了许久,再后来,同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他终于松口说道:“这样吧,要是你们真的想知道的话,我可以给你们讲讲,不过,我自己不写回忆录。”1987年,张爱萍去四川视察某军工企业,当他乘车抵达驻地时,突然发现街道两侧都站满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他跟当地的群众们亲切握手、交谈,询问生活情况。当地政府考虑到他多年未曾回家,专门安排了几桌菜,请了他的一些亲戚来见面。没想到的是,这一做法遭到了张爱萍的严厉斥责:“怎么能够用公家的钱来招待我自己的亲属呢?这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亲戚们没有吃饭便又返回了家乡。事后,张爱萍心中十分不安,那些人都是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大老远来见他,结果却连饭都没吃一口便回去了。于是,第二天,张爱萍乘车回到了家乡,一家一户挨着上门拜访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们。张爱萍的行为令当地的老百姓十分感动。结语“无论什么试验,张爱萍到场肯定成功”。这是国防科工委中曾经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无论是真是假,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张爱萍将军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从1960年第一发导弹算起,只要他在,几乎没有不成功的。每次大家都叨咕,张爱萍来不来。他是福将,命硬,他来了,就撑得住。”面对大家对他的信任,张爱萍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更没有什么福将的光环加身,他给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答案:“没有窍门。一是下去,二是过细。”短短四个字道出了张爱萍将军在工作时的状态:不仅能够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地处理复杂的局面,更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这就是张爱萍的大将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