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人声录音(下)

耳机带师小白 2024-08-26 13:18:45

接着说说古典音乐范畴内的人声。这一块最主要的就是歌剧和艺术歌曲,此外还有宗教音乐,如经文歌、康塔塔、安魂曲等(当然这部分国内乐迷听得很少)。

艺术歌曲,德语的曲目一般叫Lieder,法语的叫Chanson(香颂),英语的叫Art Song。这是一种非常高雅的、文学气息浓厚的声乐形式,因为一般都是依据诗歌谱写的。还有一个“声乐套曲”的概念,指的是一组围绕着某个主题的歌曲。以谱写艺术歌曲著称的作曲家如舒伯特、舒曼、沃尔夫、理查·斯特劳斯都写了不少声乐套曲。

艺术歌曲的伴奏形式分两种:钢琴伴奏,以及乐队伴奏。钢琴伴奏为主流,但有少数乐队伴奏的艺术歌曲是非常精彩的,如理查·斯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还有马勒的声乐套曲,都是必听的经典。

注意一点:无论是歌剧咏叹调,还是艺术歌曲,或者经文歌和康塔塔,这些形式的声乐录音里,我们都是听不到所谓“齿音”的。这又回到上篇开始我所说的,我们鉴别人声录音是否真实自然,最简单而直接的判断方法就是听录音里有没有齿音。凡是录音有齿音的,用某些播放器材会出现刺激性的“齿音”的,就必然是经过激励和加工、不真实自然的人声录音。一般就是流行歌曲录音。而我们在古典音乐范畴里的人声录音里,都是听不到“齿音”的——就像真人在面前歌唱时也听不到齿音一样。

流行歌曲录音的两大不真实:拔高某些泛音频段造成的齿音,后期添加的人工混响(虚假的空间混响效果),这些在古典音乐的录音里都是听不到的。古典音乐的录音里也会有混响(Ambience),但那是在录音现场真实收录的空间混响,而不是人工生成的。虽然现在的数码科技可以生成貌似很逼真的混响,但是,和录音空间里真实的混响,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还有一个差别:很多流行歌手因为发音方式单薄,嗓音不够饱满洪亮,录音的时候话筒是很贴近的(所谓“咬话筒”),因此也很容易把歌手的呼吸声甚至咽口水等所谓“口水声”也录进去。而古典音乐的声乐演唱,普遍话筒会放得远一些。古典声乐演唱家的嗓音都是经过训练的,能量足够饱满,不需要近距收录。因此在古典声乐录音里我们一般也听不到呼吸声和口水声。

有一些所谓“天碟”是强调高解析的,并且会把录音里存在呼吸声和口水声作为“录音素质”的证明。其实这蛮无聊的,因为要录这些东西太容易了,录音里有呼吸声和口水声根本不说明问题。从录音师的职业素养角度说,避免录进和音乐无关的杂音才是他们该做的。呼吸声和口水声都是这样的“杂音”,是应该避免的。以前有一张著名的“名琴阿卡多”小提琴唱片,里面就有阿卡多清晰的呼吸声。某些发烧友会觉得这说明“高解析”,而从录音角度看这算是失误——小提琴家的呼吸声当然属于和音乐无关的杂音,就算无意中混进去一点儿,也不应该录得如此清晰明显。

西方古典歌剧(Opera)虽然也属于声乐艺术,但更准确说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打过一个比方,18-19世纪的歌剧,简直可以说是当时的好莱坞大片,是一种最为综合性的娱乐节目。歌剧的录音是非常考验录音师水准的,它涵盖了人声和交响乐队,对声音的动态、声场规模和层次,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我来说,我觉得歌剧里虽然有人声录音,但人声并不是唯一主角了。欣赏歌剧唱片,是欣赏一个声舞台的整体。整体的效果更为重要,而不是只要把人声录好就行。

从歌剧“大场面”的声音理念来说,DECCA的著名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是近乎理想的歌剧录音师,能营造出宽阔而有着清晰层次感的声舞台。比如下面这个“图兰朵”的录音就是他的代表作。

总的来说,流行歌曲的录音,和古典音乐范畴里的艺术歌曲、歌剧声乐录音,虽然都是人声的录音,但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简直可以说是两种特性的录音。因此,在试听器材的时候,这两种人声录音都是需要试一试的。彼此不能取代!对我来说,在评鉴器材重播“人声”的水平时,用录制良好的流行歌曲,爵士乐和民谣演唱,古典艺术歌曲和歌剧声乐录音,都是要尝试一下的。如果单单听流行歌曲,或者单单听古典人声,都会有所偏颇。

(完)

0 阅读:8

耳机带师小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