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漓江游船、两江四湖、银子岩等景区和优势资源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代码:000978) 是桂林市核心文旅国企,又传来了亏损的消息。
去年(2024年)的财报显示,营收4.32亿元,同比下滑7.58%;归母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同比暴跌1830.7%。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第四季度单季亏损达2.11亿元。
也就是说,从 2020 年至 2024 年,除了 2023 年盈利 1638 万元外,桂林旅游其余时间均处于亏损状态。
实际上,拥有优势文旅资源的国企公司当中,类似桂林旅游亏损的不止一家:
西安旅游:2024 年预计亏损额在 1.69 亿元至 2.29 亿元之间,上年同期亏损 1.54 亿元。公司新拓展的酒店业务板块收入未达预期,且刚性固定成本较高,同时拟对相关业务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及信用减值准备,导致亏损扩大。
张家界:2024 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5.5 亿元至 6.5 亿元,同比增亏 129.81% 至 171.59%。大庸古城预计计提资产减值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是公司增亏的主要原因。
当旅游市场中新兴景区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桂林旅游旗下景区面临阳朔、兴坪等新兴景区的竞争,导致客源分流。不能及时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打造特色产品的传统文旅国企,很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市场份额。
而部分文旅国企在过去的发展中,盲目扩张,收购了不少低效甚至不良资产,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如桂林旅游旗下多个子公司长期亏损。同时,资产处置困难,执行力不足,更难以摆脱不良资产的包袱。
传统的 “门票经济” 模式已经逐渐失去竞争力,随着休闲度假消费升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仅依靠 “门票 + 索道 + 演出” 的模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当然,还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自然灾害、经济周期波动等,对文旅企业的影响较大。2024 年桂林特大洪水导致桂林旅游游客量下滑 8%,修复成本激增。
而传统国企存在的管理层动荡、政企关系纠葛等顽疾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效率,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从短期来说,传统文旅国企们需要优化成本结构(如提升绩效考核,引入更多外部力量)、拓展本地休闲市场;从中期来说,更要打破固守的门票经济,开发文创、夜游、研学等更多经营场景;从长期来说,在根本上推进混改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才是立身之本。
传统文旅国企们拥有国有资产的公共属性,与市场化盈利需求之间存在着难以平衡的核心矛盾。唯有通过产品创新、机制改革、技术赋能三重驱动,方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