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是神,他的三大失误告诉你真相
诸葛亮为什么一生鞠躬尽瘁却没能统一三国?他自己也有错。
诸葛亮在历史上名气极大,民间更是被神化得无所不能。《三国演义》里的他,能呼风唤雨、运筹帷幄,堪称完美谋士。但翻开正史,《三国志》却没那么捧他。陈寿说得很直接:治国有方,用兵一般。再加上毛主席一针见血的评价,说他犯了三大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用人失误:关羽和马谡,一个比一个出事
诸葛亮在用人上的眼光,确实有点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把荆州交给关羽。关羽是猛将不假,但他脾气太大,目中无人,完全不适合守住这么重要的地方。赵云明明是更稳妥的选择,但诸葛亮偏偏选了关羽。这直接导致荆州丢了,关羽也丢了命,蜀汉的战略咽喉被切断。还有马谡。刘备临死前都提醒过:“这人靠不住,别重用。”可诸葛亮不听,街亭之战让马谡去打先锋,结果呢?被张郃一波带走,蜀军首战大败。诸葛亮事后虽然杀了马谡,但丢掉的街亭和北伐的好局,没法弥补。用人不当,蜀汉在战略上直接被削了一半。
2. 用兵太保守:稳得让人着急
诸葛亮打仗一个大问题,就是太稳。魏延劝他走子午谷,五千兵力奇袭长安,十天内就能到,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大胆,但也有成功的可能。可是诸葛亮不敢冒这个险,选择了最安全的祁山路线,结果拖拖拉拉,还没打到长安呢,后方的街亭就已经丢了。反观司马懿,虽然对诸葛亮也很忌惮,但他自己都说过:“这人太谨慎,成不了啥大事。”战争讲究抓住机会,诸葛亮的保守虽然避免了大败,但也错过了一次次翻盘的机会。稳健是优点,但用过头了,就成了拖累。
3. 战略失误:隆中对看着美,最后却不实用
《隆中对》是诸葛亮的成名之作,也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荆州、益州双线并进,听起来很美好,但问题在于蜀汉的资源和实力根本不够支撑这个计划。荆州和益州相隔千里,后勤补给极难维系。关羽丢掉荆州后,蜀汉的战略咽喉被切断,陷入了地理劣势:蜀道难,想出川北伐,代价太高。相比之下,曹魏占据中原腹地,资源丰富;东吴依水而守,进可攻退可守。蜀汉的地理条件本就不利,再加上兵力分散、补给困难,这让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都像在给对手送人头。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隆中对》一开始就是错的,局面注定崩盘。
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绝不是无所不能的军事天才。他的用人、用兵和战略问题,直接导致蜀汉在三国争霸中越走越艰难。正因为他不是完人,才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