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从知青猪倌到影帝,父亲反对他当演员,母亲为他“走后门”

翠彤谈娱乐八卦 2024-11-26 20:30:52

1993年,葛优凭借《活着》一片荣登戛纳电影节领奖台,成为首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男演员。尽管成为了国际级的明星,但葛优仍然保持着朴实的态度:"当我从法国回到香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腰杆都挺直了"。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把一生富贵颠沛流离的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的男人,当时差点就在北京郊区继续当他的养猪倌。当时的葛优,身材瘦小,力气不足以干农活,只能被分去养猪。

然而正是这段陪护和插队的经历,使得他之后能够把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融入到他扮演的《活着》这个角色中,使其更加真实和生动。

从那以后,“葛爷”的称号在圈内流传开来。可是葛优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从不说什么高大上的话,也不会摆什么大影帝的架子,他总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谦卑,并且与剧组的每个人都处得很好。

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他都不会因为自己是大腕就摆架子,又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葛优和搭档的演员们都觉得跟他合作特别舒适,永远不会让人紧张,反而感到特别亲切。

这么多年过去了,葛优成为了老百姓心中最接地气的影帝,而这不只是因为他塑造的角色接地气,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

你说他默默支持公益事业?好有意思的回答:"这事做就行,别老说。"这话听着多像咱老百姓的口吻。

冯小刚说葛优:"他态度端正,一心为了人民服务。"这话是一点不假,但葛优从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在观众心中高高在上的影帝,他只是想当一个能为大家生活增添快乐的演员。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葛优从戏剧舞台到电影银幕,从配角蜕变为主角,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初心,把这份坚持贯彻到底。

这不就是咱们大家都熟悉的"葛大爷"吗?他的演技真的是没话说,人品也是实实在在。这样的演员,能够成为咱们老百姓心中的影帝,真是太正常了。

葛优的演艺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让人哭笑不得。

但这事儿却并不顺利。葛优从小到大,每回幼儿园组织表演,他总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不管老师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肯上台。

看到这种情况,他的父母也只能接受,他们认为这个孩子可能与表演八字不合,因此就放弃了对他在这条路上的培养。

然而,这场戏剧性的转折让人措手不及。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时,在北京郊区当了两年半猪倌的葛优,突然告诉父母:“我想当演员。

葛存壮这个问题一出口,可把他爹吓坏了。

但固执的葛优还是决定去试试看,他的性格中带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儿。不出意料,北京电影学院?他甚至连第一轮的目测都没通过。

葛优不甘心,连续报考了实验话剧团、青年艺术学院和国防科影文工团,但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葛优心灰意冷,准备回到农村继续喂猪的时候,出现了一丝转机。他父亲的一个同事主动找他,告诉他全总文工团还在招生,可以去试试。

这一次,看着儿子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葛存壮心软了,答应了儿子去尝试。

她不仅找来好友给儿子做演讲培训,而且还特意用葛优喂猪的经历编了一个小品。

太巧了!两年半的猪倌生活竟然派上了用场。葛优的表演让考官们看得目瞪口呆,他在台上的表演实在是太真实了,感觉就像面前真的有一头猪似的。

就这样,22岁的葛优终于拿到他人生中第一张演员入场券。

回想起来,葛优后来的成就,也有可能出自那个喂猪的时光。这不就是老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吗。

葛优在这十年的努力,不正是在猪圈里练出来的吗?如果这个故事出现在电视剧中,会被批评狗血,但葛优就是这样一步步熬过来的。

在黄蜀芹导演看来,葛优的脸独一无二,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在镜头前展现出如此独特的气质。然而,在这张脸之前,葛优可没少吃苦头。

讽刺的是,考北京电影学院时,葛优连第一轮目测都过不了。这并不是因为评委们挑剔,而是因为葛优的长相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并不占优势。

幸好上天不会丢下人。在1988年,王朔的一部小说《顽主》即将拍成电影。当时,导演米家山在选角时放出话:“找演员,不需要长得像天仙,实在是有意思就行。

葛优的脸完美地契合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使他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这一下真的很了不得,开启了葛优的演艺大门。

自此以后,葛优就被“小人物”和“反派”的形象所束缚。说实话,这也令他颇为困扰。谁不想尝试一些正面的角色,或者是一次形象的大突破呢?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这些角色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真正使葛优崭露头角的是他在1993年的电影《活着》中的演出。张艺谋导演在众多候选人中选择了他,并不是因为他的长相出众,而是看中了他精湛的演技。

正如导演预测的那样,葛优凭借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影帝称号,这彻底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个依赖外表的演员。

他曾因这张脸在娱乐圈处处碰壁,但最终这张脸成为了他的标志。娱乐圈有句话:角色找演员,有时候不是看你多帅,而是看你适不适合。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葛优的脸,不正是我们老百姓最熟悉的那种市井面孔吗?可能正是这份亲切感,让他的表演总能直击观众心灵。

都说成功的人背后总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人,葛优成功背后就有他妈妈施文心的一路相助。这事儿要从《围城》说起。

这个故事说来是个"走后门"的事情,但这个后门走得让人心里暖暖的。

虽然施文心是编辑,但她并不是那种肆无忌惮的人。得知英达要在影片中出演男二号后,她找到英达,请求他引荐儿子给导演黄蜀芹。

这段故事要是不等到多年后黄导演自己揭露给大众知晓,真的鲜为人知了。

当时的黄蜀芹导演对葛优了解不多,不知道他能不能演戏。但本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还是邀请葛优参与进来。

这次试镜的结果相当惊人,仅凭这一出戏,葛优就用实力征服了导演。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要是他妈妈没有"走后门",可能就错过了《围城》这部好戏了。但是,要是葛优自己不争气,光靠他妈妈走后门也是白搭。

这其中既有着母亲独到的眼光,又体现出儿子的实力。

有趣的是,葛优最初想成为演员时,他的父亲是反对的,但他的母亲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从帮他联系试镜机会,到为他创造表演平台,施文心以自己的方式为儿子铺平了道路。

施文心作为母亲,在教育儿子时非常得体巧妙。她不是那种喜欢强行推动的母亲,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用最适宜的方式给儿子提供帮助。

看看现在的葛优,他已经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好演员了呢?这并不是什么"走后门",而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才华的慧眼识珠。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葛优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对此理论的生动诠释。

葛优被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赞誉为"最孝顺的儿子",他和葛存壮老两口的"幸福生活"是人们称赞的焦点。葛优的孝顺和幸福生活成了人们传颂的美谈,令人感叹和羡慕。

你看这事儿多有趣,当年那个老爸不看重的孩子,如今已成为著名影帝,并且在娱乐圈里的口碑特别好。葛优的孝顺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是用行动来证明的。

有一次,葛存壮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左心房长了个黏液瘤,需要尽快进行手术。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葛优二话没说,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亲自陪伴老爸做手术。

这件事吸引了大批记者前来,纷纷想要抢到头条新闻。没想到,葛优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孝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怎么就值得说?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那怎么还算得上是人呢?”葛优的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十分令人感动。

你说葛优这人真有意思,平时演戏都是那种油腔滑调的角色,但是私下里可完全是另一个样。他爸住院那阵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去早市买菜,自己动手做饭,然后送到医院去。

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父亲葛存壮的一句话。

从之前的反对到如今的自豪,这对父子的故事不就是岁月的见证吗?葛优凭借他自己的努力和孝心,在演艺圈闯出了一片天地,也让那个曾经反对他当演员的父亲,亲口说出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话。

这不就是最珍贵、最动人的"代表作"吗?它比任何获奖记录都更有价值,比任何赞誉都更深入人心。

0 阅读:0

翠彤谈娱乐八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