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你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听到此起彼伏的泰语对话,或者发现迪士尼的游乐设施里坐满了泰国游客,别怀疑自己的耳朵——这座城市正在成为东南亚游客的新宠。从外滩到天安千树,从网红打卡点到传统商圈,一股“泰式风潮”正悄然席卷上海。
北外滩滨江绿地的“小巨蛋”原本是本地年轻人偏爱的拍照胜地,如今却成了泰国游客的必到之处。工作日下午,这里已排起长队,队伍中八成是东南亚面孔,其中又以泰国游客居多。几位跟拍摄影师在附近徘徊,用简单的英语招揽生意:“Photo? Good view!” 他们透露,近一个月来,泰国游客明显增多,不少人会专门预订跟拍服务,记录在上海的旅行瞬间。
而在不远处的天安千树,景象更为热闹。昌化路桥上挤满了举着手机拍照的外国游客,其中不乏举着自拍杆直播的泰国博主。现场执勤的城管表示,这种情况从年初开始逐渐增多,“周末人流量能比平时多一倍,大部分是东南亚游客,秩序维护压力不小。”
游客的增加也带火了相关消费。南京西路一家云南餐厅的经理发现,最近午市和晚市常能看到泰国游客的身影,“他们似乎对酸辣口味的菜品特别感兴趣,比如柠檬鸡、傣味烤鱼,点单率很高。”而在静安寺商圈,某家主打泰式奶茶的饮品店业绩环比增长三成,店主笑称:“很多泰国游客会来买,说和家乡的味道很像。”
泰国游客扎堆上海的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签证政策放宽:去年底以来,中国对泰国等国家的旅游签证审批速度加快,部分游客甚至可享受落地签待遇,大大降低了入境门槛。
社交媒体的“种草效应”:TikTok上,“Shanghai Travel”话题下的泰国博主视频播放量激增,外滩夜景、迪士尼烟花、豫园茶楼成为高频打卡点。
航线恢复与性价比:中泰直飞航班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相比东京、首尔等传统热门目的地,上海的旅游消费性价比更高。
文化亲近感:泰国中产阶级对中国的兴趣升温,加上上海国际化程度高,语言障碍较小,使其成为理想的中短途旅行选择。
面对突然增多的东南亚游客,上海市民的反应颇为有趣。在迪士尼乐园,有游客调侃:“现在排队听‘创极速光轮’的安全须知,泰语版比中文版还先响起。”也有人表示,部分网红景点过于拥挤,影响了体验。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外国游客的增加让城市更有活力,“至少说明上海吸引力够强。”
文旅新课题:如何接住这波“流量”?游客暴增也考验着城市的接待能力。目前,上海部分景区已出现多语种标识不足、支付方式单一(部分泰国游客习惯使用现金)等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商圈和文旅场所可考虑增加东南亚语言的导览服务,同时优化境外游客的移动支付体验,以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意愿。
未来展望如果这股趋势持续,上海可能成为东南亚游客赴华旅游的首选门户。而对于本地人来说,或许很快就能在家门口体验到更浓厚的东南亚风情——从夜市小摊到文化节庆,新的融合业态值得期待。
你在上海遇到过泰国游客潮吗?欢迎分享你的观察!